内容摘要: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著名的书评家跟编辑止庵先生,他的《沽酌集》,那么在这本集子,这个集子其实是前几年就已经出过的了,一本老集子。那么止庵先生著作相当的多,那么写的文章也很多,但是这本集子很奇怪,前几年出的时候,市面上不大多见,现在于是他新加入了一些文章,又重新编撰起来,再出一个新版,在这个书里面的原序里面,他就说了这么一些话,他说我写文章,总有点害怕,觉得世上自有明眼人,所以向来不敢取巧,顺带说一句,若是以看而不是以写而言呢,我自己倒算得上是明眼人了。
凤凰卫视3月23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我们干媒体这行的人,通常有一种被这个行业培养出来的一种心态,这个心态是干嘛呢?就喜欢讨好人,就拿做电视主持来讲,我们希望能够讨好我们的观众,我觉得我们除了讨好观众,抱着这种谄媚之心,应该还要有一种戒慎戒惧的心理,也就是要懂得害怕。
怕什么呢?就拿我做这个节目来讲,我心里边老想着一种目标观众,这种目标观众我很害怕他,但是正因为害怕他,所以我才能够逼迫自己。比如说怎么样想办法做节目,得有些基本的东西要把握好,我今天就举一个我心目中让我害怕的,我的这个节目的一个观众为例。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著名的书评家跟编辑止庵先生,他的《沽酌集》,那么在这本集子,这个集子其实是前几年就已经出过的了,一本老集子。那么止庵先生著作相当的多,那么写的文章也很多,但是这本集子很奇怪,前几年出的时候,市面上不大多见,现在于是他新加入了一些文章,又重新编撰起来,再出一个新版,在这个书里面的原序里面,他就说了这么一些话,他说我写文章,总有点害怕,觉得世上自有明眼人,所以向来不敢取巧,顺带说一句,若是以看而不是以写而言呢,我自己倒算得上是明眼人了。
读到别人的书评,有没有读过那书,简直洞若观火。所以他这里面就提到,他写这些文章,很多都是书画、书评,他写的时候,这个书无论长短,至少通读过一遍,甚至一遍以上。他说我知道这是我的笨拙之处,这在我看来,不叫笨拙,这叫懂得怕,所以你得这么做,我们写书评,写书画或者做关于书的节目,这书你不通读一遍以上,坦白讲,你在说,你在写的时候,你真是应该要心虚的。我知道止庵先生偶尔看咱这节目,所以我也心虚起来了,我也害怕起来了,必须要戒慎戒恐的,戒慎戒惧的来好好做这个节目。
那么止庵先生在这里面,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是书画,就比如说谈一些,给大家介绍一些书,让大家看,又或者说是谈一些关于读书的事儿,写文章的东西,也有些是很认真很严肃的书评,很长篇写给内行人看的。
例如说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是近年收入的,谈张爱玲的,我强烈推荐。是一个关于张爱玲小团员,其中一个我觉得写的很精彩的一篇文章,那么但是我们在节目上就不容细谈了,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它另一篇文章,叫做《从必读书谈起》,那么这里头所谓必读书是什么意思?其实他谈的就是我们现在很流行,比如说我也常干这种事儿,给媒体邀请,去给大家推荐,有什么书大家得看,开个书单,开个书目。但是坦白讲,我是从来很怕干这回事。
人家找我,我通常声明,我只能介绍些我喜欢的书,又或者除非我很清楚我介绍这书给哪些对象,我才能够告诉他说,这个书你应该看一看,像平常做这个节目,我虽然也是介绍书,但多半是我兴致所致,又或者是我拿一些读后感出来跟大家分享而已,因此我就不赞同,有人说,比如说把我这个节目拿去做成书之后,上面还要印着说,大家来跟我一起读书吧,有什么好书,我来介绍,我大概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
那么再说回来这篇文章,里面他就提到鲁迅,所以1925年,《京报副刊》,北京的京,《京报副刊》上,有几则青年必读书,那么止庵先生看到后觉得很有意思,这件事情一经人被提及,多半因为鲁迅有名的回答。
鲁迅怎么回答呢?他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那么但是后来周作人就说到,这个必读书的鲁迅答案,实在是他发的高调,不必读书,说的不好听一点,他好利意鸣高,故意跟人谬一调。他另外有给朋友的儿子开的书目却是十分简要的,于是止庵就提到,其实鲁迅不是不会给别人,给年轻人开书目,他很会开,只不过得看什么时候。
他说现在一般评论家,往往只看到鲁迅拒绝回答这类问题,却忽略了他能够回答,那么然后他说我们现在的人,学懂了他拒绝回答,却未必学得到,他能够回答这一点。
怎么样能够回答关于书目的问题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第一,你要博览群书,懂的书多。第二,你得有眼光,很可惜,今天要不然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些人开书目,使你看得出这个人读书并不多,要不眼光就不怎么高明。
又或者是有些人说我拒绝干这种事,但有时候也只是耍高调,你真要他推荐起来,其实他是不懂推荐的。然后这里头呢,我们现在要看一看,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篇文章,就说到像止庵这么专业的编辑跟读书人,他就说到,他现在念出这个名言,念到什么程度?其实这个也不太难,我们大家都能够很快,你读书读一阵子就学到,学到什么呢?你一眼就能够看出某些书出版,目的在于赚钱抑或别的,赚钱与不赚钱的书,都是好坏参半,所以买时并不偏废。
但是对后者,总归更多留意,不赚钱而又不好,为之不免叹息,真不知图什么也。好的则令人格外欣喜,那么总觉得此书出版,正为我辈着想,不犹暗存感激之心,这也恰恰是我的感想。
我刚刚读那一段文字,大家也许会感觉到止庵先生的文笔,颇有一种古意,这种文笔今天看起来也相当特别了,我记得我第一回听到止庵先生的名字,留一套他编的东西,他写的东西,我还跟人打听,这是哪来的一位出土老先生。后来人家才跟我说,他年纪其实不大,而且他以前还是学牙医的,后来才转行,变了一个文科中人。所以我就对他开始分外意他的奇怪历程。正好这里面有一篇文章,他比较详细的,是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的去谈他自己跟写作的关系,跟编书、读书的结缘的历程,我们就来看一看,他对文章也有一些很特别的看法。
例如说,他心怡周作人,而周作人以前就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外号,叫文抄公。就是说他写文章喜欢抄书,那么于是止庵先生就在这里面也提到文抄公这一点,那么他就说的很对,他说抄书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其中必然有所选择,进而又涉及引用者的眼光和倾向,这可以理解为是他采用一种间接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不愿意直说,引用者隐身在被引用者的背后,假借别人的声音讲出自己的意见,这个难在哪些?必须依赖引用者和被引用者之间,有一种心心相印的契合。
其实我发现,引用这回事,很多读者看了不舒服,但其实你会发现一个人读书读久了,这个笔下很自然就会出现这种引用,那也就是说,这些老练的读者早就跟很多书心心相印了。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点击收看《开卷八分钟》更多节目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王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