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宗教曾是引导科学研究的前驱
2009年12月26日 10:35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2月25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如果大家记性好的话,也许会记得前年我曾经在这个节目里面跟大家介绍过一种理论,叫做“智能设计论”,简称叫做ID(Intelligent Design)。这个“智能设计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所有的生物,整个自然界,它们非常的精密,非常的复杂,每一样东西都恰到好处的组合在一起,像人类的细胞是个很复杂的一个原件。每一个部分,它们的功能组织起来,就能够成就一个更大的功能。这么复杂、这么精密的一个自然世界,它难道不像被设计出来的吗?如果它是被设计出来的话,这表示背后是不是有个设计者呢?这个设计者该不会就是神吧,这个就叫“智能设计论”。

而这种“智能设计论”在今天是被公认为是一种伪科学、假科学,甚至是反科学的。因为主流科学界,我们都接受了《演化论》来解释生物功能的出现或者生物的演变,但是“智能设计论”仍然又有非常、非常大的市场。这几年在全世界这两套理论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一个水火不容严酷的地步了。我们过去也曾经介绍过,有这么些科学家大力鼓吹“新无神论”就是为了对付“智能设计论”。甚至它还扯到政治,像美国有法庭要来判案决定中学的生物学教科书能不能教“智能设计论”,然后欧洲议会在2007年甚至投票通过,说“智能设计论”是违反人权的。这一来就让人开始困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智能设计论”如果是跟宗教联系在一起,恰恰是很多跟宗教有关的“智能设计论”的观念告诉我们人权为什么重要?如果西方没有一个基督教文明的洗礼,它不可能诞生出现代的人权观念,可是今天这么一套跟宗教有联系的“智能设计论”,莫名其妙的被认为是反人权了。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非常让人看的咬牙切齿,让很多人很痛恨,但是又很刺激的一本书,叫做《dissent over descent》。意思就是关于继承的争论或者是关于来源的争论,作者就是这一位史蒂夫·富勒。史蒂夫·富勒是现在英国有名的华威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本行做的研究叫做STS,什么叫STS?就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意思,就是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研究是一门新的一个领域,在过去20年来开始越来越红。它主要就是一帮学者用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跟经济学,还有历史的角度去研究科学,就把科学跟技术当成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行为来看待,因此就让很多科学家很感冒。因为科学家一向觉得干科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很神圣,但是现在居然来了一帮人,像人类学家调查少数民族一样调查这帮科学家日常的工作是怎么样,他们使用的观念工具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这个就叫做STS,科学与技术研究。

而这位富勒教授,就是这个领域里面一个很有名的闯将,而且他很多言论很大胆,非常违反主流科学界的想法,就像是这一本书,他公然的在替“智能设计论”辩护,他认为“智能设计论”有很多地方是有道理的,然后批评《演化论》反而有很多解释不清的地方。这样的一个争论,我们觉得我们不要太细节的去进入它,因为已经有很多别的地方的人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途径,你会看到更清楚。而这本书,我不觉得它在攻击《演化论》上面特别成功,或者是在为“智能设计论”上面辩护特别出色。但是,我觉得他提出某些很有趣的想法。

这个想法是什么呢?就是第一它提出了什么叫做科学的问题。我们一直以来对科学有个想法,就是觉得伟大科学家都是意见分子,就是他总是敢勇于创新,勇于追寻真理,而反对一些既有的权威。过去的伽利略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但是富勒想指出什么?在今天的科学界已经越来越容不下所谓的意见了,今天的科学界越来越强调共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这主要就是在二次大战之后,我们知道全世界的科学界开始慢慢的统一起来,统一在几个原则下面。比如说我们现在全球的大学制度结构都差不多,然后大家都要发论文,而论文评论的方法,评级的方法也都很类似。于是慢慢、慢慢就都透过财务安排、资金的赞助等等,自然科学界已经形成一个共识结构。在这个共识结构底下,一个人如果保持意见。比如说在生物学上,你相信“智能设计论”,你就会被打压,你就会被打击,就会被人说成你是一个伪科学。尽管这个说法,“智能设计论”在我看来,的确有点像是伪科学,但是他提出了对科学界的共识形成的霸权,也很值得我们大家来关注。

比如说他举一个例子,他说英国的皇家学院,或者是美国的国家科学院都认为“智能设计论”不是科学,《演化论》才是科学,但是他就分析像这两个学会,它的会员都是被邀请才能加入的。恰恰有一些学者,他主张智能设计了,或者现在有些学者认为“相对论”站不住脚,他就不可能被邀请进去了。那该怎么办呢?然后他还提出一个观点,他说科学跟宗教的对立,我们现在觉得科学跟宗教是对立,这个想法是个很晚近的想法。差不多是在达尔文要去“小猎犬”号旅行的同时,那时候在英国、在欧洲才出现。它的来源就是当时有两本书,两本通俗的科学史书。这两本书里面大力的歌颂伽利略,恰好那时候梵蒂冈公开了伽利略有关的审判文档,于是伽利略成为一个科学英雄的形象,是到了19世纪末才被树立起来的。大家才开始认为伽利略是个反抗教会权威,为了坚持真理的一个值得崇拜的偶像。而科学家总是为了真理在跟迷信斗争,比如说跟宗教斗争。

但是,在19世纪前事情不是这样的,宗教往往是引导科学研究的前驱。他这里面,他就说到,比如说像牛顿,他就认为他的工作是为了理解上帝的语言,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科学文明非常发达,也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要好好的透过对自然科学,跟自然科学的理解来了解阿拉给我们的意思是什么。而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科学家会有这种自信、相信自己能够理解自然的万世万物呢?那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个潜藏的意识形态,就来自过去天主教的教父奥古斯都认为,人类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的,世界就给了他一个背景,所以这个世界本来就该是我们这些很像神的人有能力去了解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zhenghf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