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为何称书为“图书”
2009年06月25日 10:12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6月24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我们谈到书的时候,常常会把书叫做图书。比如说你去图书馆,它不会叫书馆,它叫图书馆。为什么我们总把图跟书拉在一起谈呢?明明我们在书店里头,在图书馆里头,往往看到的更多是书。那这个书怎么跟图又会有关系呢?

其实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左图右史的说法。就把图跟书是并列在一起,就换句话说,看书看这个文字的东西,不能够没有图的,看图也不能够脱离文字的。

 

                            

                            作者: 陈平原
                            出版社: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我介绍这本书,就叫做《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作者是非常有名的学者陈平原,他现在在北京大学当中文系的系主任。那么陈平原教授过去写过很多的东西,都谈到了现代文学跟晚清之间的关系。然后也谈到了这种叙事模式的转变,这当然是个文学研究里面比较专业的一个东西了,那么大家不懂没关系,我们去看看这本书里头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跟大家去分享一下。

首先这本书重点是要谈一份画报,这份画报是当年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开的画报,非常有名,叫《点石斋画报》,大家也许知道,鲁迅都爱看。然后呢,这个画报的主人除了办了《点石斋画报》,还有《申报》,在当时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陈平原就提到了,他说创刊于1884年5月8号,终刊于1898年8月的《点石斋画报》,15年间,刊出4000余幅带文的图画,这对于今人直接触摸晚清,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各个层面是不可多得的宝库。而且还要注意的就是,他怎么样接上了过去中国把图像跟文字接在一起的那种叙事的方法,叙事的传统。

OK,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以前的中国,比如说我们看,当然向来,自古以来我们就了解到,就是图像是传教很重要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看到这张图,这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佛在讲经的一个图。那以前这种图画通常是用来做宗教宣传的,为什么宗教宣传针对的不只是文人士大夫,而且还包括中下层的民众。很多人不识字,所以用图像对他们来讲是特别有吸引力。同样的,这种图像是能够有启蒙作用的角色,在现代的中国的画报史上也相当重要。比如说当年曾经就有一些外交传教士,把一个有名的基督教小说JohnBunyan的《天路历程》,把它给译成了中文,然后就配上很多图,让中国人能够透过看懂这本图像画的小说,去认识到基督教。

但是由于它是小说,你看当时的那些印《天路历程》这些中文版的老外们,生怕中国人不知道什么叫小说,还要特别强调,说这个小说,里头的东西,人名、地名不是真的有那个人,那个地,也不是假借名目,以叫人(视真为尔音)。说读者要顾名思义,不可以词害意。你想想看,就生怕中国人看了这个书呢,以为它是个纪实性的东西。

好,我们再说到这个图。我们想想看,古代的中国学者,就已经有了左图右史的阅读传统。可是问题是,到了宋朝的时候,当时的人就已经看到了一个现象,叫“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也就是说,很多的书,那个图的部分都不见了。那为什么图的部分会不见,会被人轻视呢?然后有人就说,这是因为中国人,过去对文字特别注重,又或者是某些学者,对图太过忽略,所以很多图的部分,或者这种读图的传统,就失传了。可是啊,无论你怎么说这些图也好,这些图始终呢,陈平原教授就说了,都是处于静止状态。他描绘的是比如说一个器物,一个地理环境。它可以帮助学者理解过去的时代。但是它不像漫画故事书这样子,它本身没有什么叙事的功能。

然后就说到,当时办《点石斋画报》的那个美查先生,他就认为,西画跟中画就很不一样。你中画是强调笔墨画的好,而西画是强调画的真。那么在纯真这一点上面,也胜过我们。而甚至图像叙事上面,他也希望带起一个新的风潮。于是慢慢的就形成了有点像今天我们所了解漫画的东西出来,就有一些连环图,一片一片的那么接下去,那么就独立的,就不靠文字的,使得这个图画产生了一些说故事的能力。

那么这种图画承载了一种说故事的能力,对我们现代来讲非常重要。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像我们一开始所讲的,自古以来,大家就觉得图画书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它有很实用的地方,就是能够开语启蒙。什么叫开语启蒙呢?就是让很多不识字,或者文化水平低的人,光看图就懂了一些事情。我们想想看,清末明初的时候,特别是清末的时候很多的知识分子想的东西,就是怎么样启蒙社会大众,要引进新学,对不对?然后希望让整个国家现代化。所以当时很多对西方的知识的介绍,就是在透过像《点石斋画报》这样用图画说故事的方法,引进到中国来的。

那么就是希望,用图画使得很多人都了解到,现在最新的一些情况,外面世界是怎么样。比如说我们看看这里头,还有当时有非常多的画报,有这么一个画报,是北京办的《开通画报》,里头居然有这么一个说本报的宗旨,一出来就是五个文人士大夫,还扎着辫子,坐在一起。然后下头有一段大白话,写东西,他说哈哈,妙啊,今天是我们这个《开通画报》,可是出了报了。什么叫《开通画报》呢?就是要把像我们这类的人,愿意给开化的明白明白。把这报宗旨说明,在下均住北京,办理开通民智,久有此意。你想想看,就毫不掩饰的是说,我们这帮读书人有学问,懂事,要好好的来开化你们。

所以这本书里面,很妙的地方就在于强调了比如说当时,对女性的地位的认识,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往往也是透过这些画报的图像,比如说什么叫飞船?人家有飞船了。然后什么叫飞车?用画图的方法表达给社会大众看。甚至后来晚清的时候出现过一些科幻小说,他们想像的素材,也就是来自这些画报提供的这些图片。可是问题是,我们中国人不想像则已。一想像呢,却又脱离社会科学实际太远,人家的科学小说详细描述飞艇怎么升空这些部分,我们没兴趣,但是我们一想像,已经想像到将来要殖民火星了。所以中国人写科幻小说,还是有一手的。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02:50—03:00,11:30—11:4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