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赞同欧盟对中共武器禁运
2009年08月06日 10:45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台湾《联合报》8月1日台北报导】马英九总统昨天会见荷兰国会议员范巴伦,对欧洲议会至今坚持不解除对中共的武器禁运,称许此举对台湾海峡安全有很大帮助。此外,马英九接受彭博社访问时,呼吁中共必须撤除对台湾的飞弹威胁,两岸关系才会进一步改善。马英九昨晚间总统府接见荷兰众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范巴伦,感谢他长期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支持与协助。马英九表示,范巴伦对台湾相当支持,尤其在反对欧洲解除对中共武器禁运一事上,强力表达意见,使得欧洲议会至今仍未恢复对中共武器输运,对台海安全有很大帮助。马英九接受彭博社专访时,也对台海安全问题提出看法。他呼吁中共撤除飞弹,两岸才可能进行和谈。他说,中共持续增加瞄准台湾的飞弹数量,一年增加约一百枚。马英九说,美国仍认为必须提供台湾武器,让台湾有谈判筹码,「只有当台湾有适当的武力及防御能力,我们才有信心与中国交涉」。

凤凰卫视2009年8月5日《军情观察室》节目

以武拒统 马英九赞欧盟维持对华武器禁售

解说:据彭博通讯社的消息,马英九最近在台湾接见荷兰的国会议员的时候说,他很欣赏欧洲的议会,坚持不解除对中国大陆的武器禁运,因为这对台湾海峡,对台湾的安全,有很大的帮助。应该继续对中国大陆保持武器的禁售,不过台湾愿意购买更多欧洲的武器。

像是以往台湾军方可以从法国、德国购买军舰、战机还有潜艇,台湾希望可以继续买到欧洲的武器。马英九还说美国仍然会卖先进武器给台湾,平衡两岸谈判的筹码。马英九在接受彭博通讯社专访的时候还强调,只有当台湾有了适当的武力和防御的先进能力,才有信心与中国大陆展开谈判。

马英九还说根据他获得的情报,中国大陆持续增加瞄准台湾的导弹,每年增加有100枚,所以只有大陆撤除了对准台湾的导弹,两岸才能进行所谓的和平谈判。而香港有军事评论员指出,马英九一再对国际社会的宣誓,表明他和陈水扁以武拒统的立场,并没有不同。而中国大陆在不断的向台湾输送经济利益和表达善意的同时,也要对马英九的有关国际言行引起注意,而解放军军方不可以对台湾以及对马英九掉以轻心。

马英九赞许欧洲对大陆禁售武器

董嘉耀:好的,叠报提到马英九接受西方媒体采访的时候特别说,大陆持续增加对台湾的导弹,而且他也赞扬,欧洲坚持不解除对中国大陆的武器禁运。到底怎么看问一下马鼎盛先生,马先生怎么看马英九不断就武器问题,还有对大陆更加强硬的军事表态,您怎么解读?

马鼎盛:马英九这段话有几方面的解说,首先他是对台湾内部讲的,因为马英九是一个所谓外省籍人,他如果对大陆方面不强硬的话,很可能被绿党方面攻击他是出卖台湾。所以他在对大陆方面,一方面是要使出一个狠劲,而且要是在武器装备上面下工夫,因为马英九准备搞大裁军,把常备军裁减到20万左右,兵员少了,一定武器装备就要精良才行,就是精兵政策,所以对武器装备就是格外注意。

他在武器装备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美国加大对台湾军售的力度,特别是在战斗机方面F16CD,他又是注视到欧洲方面的武器出售,因为以前有过,法国卖给它幻影战机这个先例,就是说如果美国不卖的话,他也会向法国,向欧洲方面伸手,要求有新的武器装备。

第二方面,不但他自己要买武器装备,而且是不许大陆方面扩大军备的引进,因为欧洲一直都是对中国有一个军事禁售。现在马英九居然在国际上面出头让欧洲不要对大陆军售,其实这个谁给他的胆呢?我觉得是美国给他的胆。因为美国围堵中国很重要一点就是在军事技术高科技方面的围堵,欧洲保持对中国大陆军事禁运,是美国一张国际战略的牌,现在用马英九的嘴讲出来了,有一点点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意味。

最后马英九也会向台湾内部去宣誓,他以武拒统,其实是和陈水扁是并无二志的,所以台湾大部分的非外省人在第二次选举的时候,不会因为他的蓝绿的颜色之分不选举他。最后武器装备,在台海中能不能起到平衡的作用呢?其实是痴心妄想,因为台湾和大陆解放军之间军备是相差很远,马英九再怎样以武拒统,在武器装备上面,也不能拿到一根救命稻草。

董嘉耀:好,这是马鼎盛的圈点,提到马英九实际上是做两手的准备,一方面从大陆要经济的好处,另一方面军事上从来没有放松,所以解放区包括中国大陆当局,不可能对马英九和台湾,抱有太大的所谓军事方面的幻想。

《军情观察室》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三)21:50-22:30

重播时间:(周四)04:10-04:50,15:15-15:55

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马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