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中人际关系之基础
那么,说到不要让父母担心啊,在《论语》里面有一些贵族子弟,他们也提出问题,在鲁国有三家大夫,有一家叫做孟氏,那么孟氏一个年轻人叫做孟武伯,他请教孔子说,"怎么样叫做孝顺"?孔子说的话非常简单,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表面看起来不容易了解,但是,它的意思呢,简单说来就是,让父母只为你的疾病忧愁。
一个孩子,他如果生病了,父母当然担心。但是,他如果除了生病以外,其他所有的事情,包括念书、交友啊、做事啊,都不让父母担心的话,那么,他就非常孝顺了。为什么?因为生病是难免的,人在生活上,天气的变化啊,饮食的问题啊,都可能生病,所以,生病是难免的,那么,父母担心啊,也可以理解。你如果除了生病之外,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让父母担心,那就非常孝顺了。
所以,我们看到说,作为子女的,尤其是我们讲古代的贵族啊,现在有些人家庭环境比较好,叫做富贵人家啊,或者说现在子女比较少,家里面都是一个孩子、两个孩子。那这个时候父母的担心啊,恐怕又加倍又加倍了。所以,我们谈到说,如果你谈孝顺,就要替父母着想,替父母着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当成父母来思考。
所以呢,古代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他说"养儿方知父母心",一个人啊,做子女的时候啊,他不太能够了解父母的心情,等他自己成家立业了,做了父母亲,有了子女之后呢,他才会想到说,哎呀,我现在才知道从前父母亲怎么样替我担心了。那这个时候呢,你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对父母啊表现出深刻的孝顺啊,也比较可能。
所以,我们要记得,人在中间的阶段,就是从青年到中年的阶段,有孩子以后呢,就要想,我们跟孩子一起成长。为什么说成长呢?因为我们成长之后,忘记自己过去的经验,以为自己生下来就是这么样健康,就长这么大的,因此呢就忘记了父母亲的恩情。
第二方面呢,我们要跟父母一起成熟,因为我们看到父母亲就要想到,将来我们也会跟父母一样,身体慢慢的衰老,甚至生病,接近到生命的终点。那么这个时候跟父母在一起呢,就要显得生命的成熟深刻的这一面。
所以,一个人呢,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这样一个完整的家庭呢,是非常幸福的,你看到子女就要想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你看到父母,就可以去想象自己将来的样子。一个人有过去,有未来,他的现在啊,才不至于是落空的,他的生命呢,有原有本,可以慢慢发展。
其实儒家谈到人活在世界上,非常强调什么?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你跟每一个人都有某种适当的关系,在家庭里面呢,这种关系最明显,并且也是每一个人啊,必经之路。一定从家庭到社会,再到国家,再到为天下人去努力奋斗,在历史上留下他的功业,他的名声。
所以呢,这个家庭作为基础的话呢,首先你就要知道,人与人相处,从家里面就可以看到,在社会上将来的发展。有一次有人劝孔子做官,孔子说,何必一定要做官呢?我在家里面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友爱,这也是一种做官啊,我只要把它推出去,整个社会从近到远,慢慢改善,那最后也是一个政治上轨道最好的,最适当的一个方法。
所以呢,儒家的思想是渐渐发展,从自己开始着手努力,如果你不能修养自己,不能在人与人之间好好相处,那么你将来呢,进入社会之后,又怎么能跟别人相处好呢?你说你要报效国家,想在历史上留得好的名声,那么你在家里面,不能够从孝顺父母开始,那其他的一切啊,可以说都是空谈。
所以,我们学习儒家的时候呢,对这种人际关系的肯定啊,要首先记在心里面,我们就谈到这里,谢谢各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