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司徒雷登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独立战争

2012年07月17日 14:56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此时的司徒雷登被美联社特聘请为特约通讯记者,负责报道中国政局的发展态势,司徒雷登以美联社记者的身份,经常能见到孙中山,频繁出席各种社会活动,还结识了一些政要。司徒雷登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的独立战争,他满怀热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回美国国内。

凤凰卫视7月1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出生于中国,说一口地道的中文,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年,他子承父业,在中国传教,教书,一手创办了与北大清华齐名的燕京大学,并且担任校长达二十八年之久,后来他在国共两党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他就是司徒雷登,司徒雷登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历史学者林孟熹曾经这样评价他说,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他那样曾经长期而且全面地捲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今年是司徒雷登逝世五十周年,也是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四十周年,就让我们来说说司徒雷登的故事。

解说: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8月18日中共领袖毛泽东发表著名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这是一篇新中国对美国政策定调的文章,而且言词犀利,富于文采,后来被收录在中国大陆的语文教科书中,而这位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作为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代表人物,也就长期印刻在了普通中国公众的心目中,然而,2008年11月17日,也就是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五十九年之后,在中美两国政府外交人员、燕京大学校友和杭州市民的注视下,司徒雷登的骨灰被迎回中国,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贤园,长眠于青山苍翠的怀抱之中。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在近六十年漫长岁月中,司徒雷登这一去一来的交错玄机,自然形成了一个历史的追问,司徒雷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1876年6月24日,在中国杭州一对美国传教士斯图尔特夫妇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为了感谢美国南长老会执行干事约翰雷登威尔逊博士的媒妁之恩,他们为这个男孩起名字叫约翰雷登,而姓氏只取父亲斯图尔特的前两字,恰巧司徒也是中华姓氏,这个小男孩也就有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名字司徒雷登。司徒雷登的父亲约翰林顿斯图尔特,是美国南长老会派遣到中国的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他于1868年来到中国,此时的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曾国藩、李鸿章在摄政王奕忻支持下发起的洋务运动也刚刚兴起。

沈建中(杭州司徒雷登故居纪念馆研究员):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对基督教采取了驰禁的方针,基督教可以深入到中国的内地,先到宁波,然后到杭州。

解说:此时的杭州不久前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人口锐减,市场箫条,约翰斯图尔特尽管持续劳累奔波,然而传教事业开展得很不顺利,而且他还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

沈建中:因为他住在一个烟馆的楼上嘛,肯定是要受到这个影响,那么五年过去了,没有什么太大成果,又生病了,那么布道团就让他回国。

解说:1873年病困交加的约翰斯图尔特回到美国休养,不久就恢复了健康,在回国期间,他结识并娶了玛丽霍顿,也就是司徒雷登的母亲。

沈建中:玛丽是美国南方人,也是一个虔诚的长老会基督教徒,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家,玛丽的父亲是在美国南方一个小城市的市长,玛丽在美国是做老师的。

解说:司徒雷登在他后来撰写的回忆录中说,他母亲玛丽曾在美国南北战争后,贫穷的南方创办了一所以她本人名字命名的私立女子学校,而且在当地颇有名气,然而,一场意外的事件改变了她的命运。

视频片段:我的母亲曾经许配给联邦军中的一位海军军官,后来这位军官在莫比尔湾的战斗中阵亡了,这也许就是我母亲不顾朋友们的劝告,决定到国外做传教士的原因。

解说:玛丽霍顿跟随丈夫斯图尔特来到风景秀丽的杭州,居住在布道团修建于市内城隍山上的住所,这个地方与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卢定勋比邻而居,后来卢家一个小孩病死,占卜先生说肯定是与洋人为邻,风水不好所致,于是这位卢定勋厅长便与这些传教士商量,建议他们到杭州下城天水桥一带发展。

沈建中:当时天水桥这一带是杭州城北的,毗邻运河的一个区域,这里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比如有地痞流氓,甚至还有妓女,反正第一句话就是下层老百姓生活的地方。

解说:1874年美国南长老会布道团在这里建起了礼拜堂,后来改名为天水堂,斯图尔特作为第一任基督教牧师主持,在天水堂工作很长时间,他们在天水堂附近修建了一所学校和几栋传教士的住宅,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条小巷称为耶稣堂弄,斯图尔特夫妇除了在城市贫困阶层和乡下传播基督教教义外,对兴办学校也抱有兴趣。

视频片段:我父亲曾开办了一所男子学校,但后来让布道团给关闭了,布道团成员们认为,他的正经职业是传教,而不是搞世俗性的教育,我母亲办事则更为成功,她创办了中国第二所女子学校。

沈建中: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传统重男轻女,哪怕你是贵族,官僚,官吏家里出生女子受到教育机会也是很少的,那么她就是打破了这个传统。

傅海澜(司徒雷登助手傅泾波之女):他母亲是开办一个小学,只是收纳女学生。

沈建中:对女子入学,就是提了两个入学的必备条件,一个是不许缠足,再一个就是不能包办婚姻,我理解,这可能也是跟基督教的教义有关,要自由的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婚姻。

解说:司徒雷登母亲玛丽任女子学校校长多年,她在任期间,学校的人数和影响不断扩大,后来这所学校并入了杭州有名的基督教协和女子学校,年幼的司徒雷登当时肯定无法了解父母在中国所从事传教与教育事业的意义,与美国孩子教育所不同的是,他的生长环境在家是西方化的,在外则是东方化的。

沈建中:他的奶妈是中国人,中国杭州人,所以后来有人给他编了年谱,说他这个是牙牙学语、即操杭音,首先学会语音是中国的杭州话,比如说杭州语言叫莫老老,莫老老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很多,还有就是撒子,撒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出去玩,北方话叫出去玩,他都会讲这种俚语。

傅海澜:跟杭州小孩一块玩,他说当地的这个话、方言,所以司徒雷登后来学的这个普通话或者是讲国语是后来,以后的事情。

沈建中:他喜欢吃杭州菜,到王顺兴的菜馆去点杭州的特产,到灵隐寺去看菩萨,到那个西湖去看观灯,去过很多地方,看雷锋塔,他都有印印象,留给他印象真是非常非常深。

解说:在杭州,斯图尔特夫妇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司徒雷登,二儿子戴维托德,三儿子沃伦霍顿,四儿子罗伯特柯克兰,司徒雷登的母亲作为女校校长,既要处理女子学校的校务,还要负责司徒雷登四个兄弟的学习和生活。

蔡公期:幼年,童年的时期,是他妈妈亲自教他算术、英文和拉丁文。

解说:1887年,斯图尔特夫妇来华传教已经十三年,根据布道团的规定,他们享有回美国的一年休假期,于是,司徒雷登兄弟四人跟随父母第一次踏上了美国这片陌生的土地,这一年,司徒雷登十一岁。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00-09:35

声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司徒雷登 战争 辛亥革命是中国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