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赵银德当时把底片暂时隐藏在一处石缝中,自己继续突围,他的脚后来受了伤,只好躲在一个小山窝里。当时他曾亲眼看到几名八路军健康连的伤员被日军追杀。
赵银德:有的被敌人拿刺刀挑了,有的是当了俘虏了。
解说:但赵银德命大,那次扫荡,他最终躲过了日军的搜索,并在日军撤走后,把那两箱底片完好无损地找了回来。
赵银德:我们遇到沙飞同志了,沙飞头一句话就是问我,底片背出来没有?我说背出来了。哎呀,他很激动,他捶着我这儿,他说小赵,你还真是把底片背出来了。
王笑利:李明背了,结果后来没找到了,但是最主要的那个照片呢,就是赵银德给背的,还是完好地保护好,拿回来了,这就是画报社的命根子。
裴植:要不那个底片一丢,晋察冀很多历史底片都没有了。
解说:当时《晋察冀画报》社在日军扫荡下,保住了许多珍贵的设备和底片,但人员却蒙受了巨大牺牲,其中雷烨是在为画报社撰稿时,悲壮殉难的。雷烨是八路军的前线记者,他是浙江金华人,自幼父母双亡,抗战爆发后,他将弟妹委托给亲属,将家产变卖,买了一台莱卡相机,独身一人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冀东地区,他并不是《晋察冀画报》社的专职摄影师,时任八路军冀东军区组织科长。《晋察冀画报》社印刷厂长裴植,很了解雷烨。
裴植:在晋察冀呢,他也想到敌后去,大概就从那儿又派到冀东,在冀东呢,他开始做采访跟拍照,即写文,即写通讯报道嘛,也拍照片。
雷烨冒死掩护百姓撤退被日军包围后自杀
解说:1941年1月25日,日军血洗了冀东丰润县的抗日堡垒村潘家峪,全村一千七百口人,被杀掉了一千二百三十人。二十三户被杀绝,房屋全被烧毁。当时在冀东的雷烨亲临现场,用手中的莱卡相机记录了潘家峪的惨状,并写下了报道。在文章中,面对已没有任何生灵的村庄,他在文章的结尾写到,“黄昏里,我们在潘家峪向谁告辞呢?”
伊之(原《晋察冀日报》社记者):潘家峪大惨案第二天他就到了,就到潘家峪现场了,所以那是流着泪写的稿子。在尸骨当中,在满地遍野,遍地是血当中写的稿子。
解说:雷烨的照片引起了《晋察冀画报》社主任沙飞的注意,他希望能在杂志上登载雷烨更多的照片。1943年4月20日,雷烨到河北平山县曹家庄村,《晋察冀画报》社驻地送资料,沙飞留住了雷烨,希望他在画报社把自己的照片整理出来。
赵银德:他是冀东军区的,他是个摄影者,他寄了大量的照片,照片拍得也很生动。
蔡尚雄(原《晋察冀画报》社摄影记者):来送这个底片呢,在《晋察冀画报》的晚上的那天啊,给晋察冀用,晚上我们那个和雷烨就谈起这个敌后搞摄影的情况,谈了很多。
解说:这是雷烨在《晋察冀画报》社驻地的留影,拍摄者正是画报社主任沙飞,与雷烨一起合营的萧姑娘是日后成为著名电影演员的田华,田华当时是抗敌剧社的小演员,与雷烨的这张合影是田华有生以来的第一张照片。
田华(电影演员):那是1943年,刚刚过完阳历年吧,我记得我呢,穿着个棉大衣嘛。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张照片,第一次照相。
解说:与田华拍下这张合影三个月后,雷烨便在一次扫荡中牺牲了,《晋察冀画报》社印刷厂长裴植,当时和雷烨在一起,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裴植:到黎明了,天蒙蒙亮,敌人已经进村了,噼里啪啦枪就打起来了,机关枪,嗒嗒嗒。这个,我们头上啊,身边,子弹就很密集的就飞过来了,我就感觉不行啊,赶紧得走啊。往后山转了,就爬到后山了,就上去了。等我爬到半山坡回头一看啊,这个雷烨啊跟他的警卫员,就从山上冲下去,从半山腰冲下去了。
解说:当时雷烨并未马上撤退,而且挨家挨户地敲老百姓的门,通知他们迅速撤离。
张致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他如果不管群众的事,他自个儿就走了,可贵在这个地方,雷烨的牺牲,他先让群众撤退,然后自己留在那儿,已经来不及了。
解说:由于雷烨不熟悉曹家庄村的地形,被前来围剿的日军包围在一个叫南段峪的山谷里,他让警卫员先撤离,自己用手枪还击冲上来的日军。
裴植:他被打伤了,打伤了他就跟敌人对射,对射之后,就走不了了,走不了,他在从那个石头后面,再到对面山上还有一片空白地呢,他过不去了,敌人很多啊,都把那块封锁了,用枪都封锁了。那时候敌人后来就下去了,下去要活捉他。
解说:面对蜂拥而上的日军,雷烨把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手表、自来水笔等珍贵物品全部砸碎,然后把手枪对准了自己。
裴植:他是很坚决,就把那个,他的照相机,把手表、钢笔全部砸了,给自己留了一粒子弹。
张致祥:剩下一颗子弹。
裴植:在那个地方,还有我一个同志,有两三个人在那,向他默哀。
解说:雷烨牺牲时只有二十六岁,那张与田华合影照上充满希冀的面孔,成为他追悼会上的遗像。
田华:觉得,所以有时候为什么对。
解说:雷烨原名项俊文,因他参加八路军后改了名字,牺牲后,故乡的亲人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他的弟弟项秀文曾寻找了他六十年。2003年,在与田华确认了那张合影后,向秀文才知道哥哥已经牺牲,项秀文至今仍记得哥哥项俊文离开家乡前,教给的他的一首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的老歌。
项秀文(雷烨之弟):西班牙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它,多少个勇士。
解说:这本带血的相册是雷烨遇难后,战友们从他身上找出来的,《晋察冀画报》社指导员赵烈,在雷烨牺牲后将相册收藏起来,并在上面写下了这样的话。这个册子上面,有你和暴敌遭遇决然自杀时,所留下的血迹斑斑,当我每次翻开它,看到那已经变成紫黑色的血迹,你那年轻智慧的脸颜,沉毅、和蔼的神色,清晰而响亮的声音,都一一浮现在我眼前,我抚摸着你那已经消失了温暖和热气的血迹,我就拿你这遗物,作为对你不可磨灭的永恒的记忆的纪念品吧。
项秀文:人们都在怀念它,多少个勇士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鲜花。
解说:但仅仅四个月后,赵烈本人也牺牲了。
柏崖村被袭 画报社共有九名烈士悲壮殉难 蒙受成立后最大一次损失
陈晓楠:在1943年12月大扫荡当中,《晋察冀画报》社遭遇了自成立之后最大的一次劫难,就在沙飞和警卫员赵银德为了保护底片而奋力突围的时候,画报社的其他员工也面临着生死考验,当时呢,画报社的指导员赵烈,带着技术人员何重生等等向外突围,何重生年级大了,落在后面,此时赵烈回过头来寻找他,最终自己牺牲了。
解说:1943年12月,日军扫荡时,《晋察冀画报》社指导员赵烈与主任沙飞带领一部分员工,转移到河北阜平县柏崖村,随行的人中有很多技术人员,他们是从北平等大城市请来的,是画报社的技术人才,赵烈的分工就是保护这些技术人员。赵烈与沙飞同为广东人,沙飞成为中共党员,就是赵烈主持的。但赵烈对沙飞的一些率性做法却很有意见。他在日记中曾十分坦率地表达了对沙飞的不满。
的确有些问题使我感到不快,尤其对于沙的一把抓的工作作风,好像只有自己做的才是最稳当可靠,而别人做的都是不可靠的。有一次,赵烈和沙飞因为杀猪的事,闹起了分歧。老沙劈头就说了一句,我准备把肥猪杀了,我还来不及考虑,在这一问题上,老沙的处理是独断的。
但赵烈有时也在日记中检讨自己。我应当学习宽大一些,然而我始终还不能做得很好,今天因为对于老沙的一些琐碎的事情,和工作的处理感到不满,很有些闷闷不乐。我的胸怀还是太狭小了吧。1943年12月的扫荡中,在河北平山县柏崖村,画报社埋锅做饭时,突遭到日军袭击,凄厉的枪声响彻周边的山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