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走在新奥尔松北极国际科考站,你能一眼认出中国黄河站。站门口摆放的两头石狮子,在建站之初,曾经是外国科学家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当我们在2010年的2月来到这里时,黄河站正是越冬研究的季节。两位研究空间物理的科学家,正在进行对北极光的监测。黑夜里,北极光如帘幕般垂落,曼妙起舞。从前的爱斯基摩人,还以为那是鬼神的火炬,要带领死者上天堂。不过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极光其实是太阳活动的产物。
凤凰卫视4月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哥本哈根的夜景并不壮观,从飞机上看下去,除了几条交通干道,没有什么特别明亮的地方,想到这是座标榜低碳的城市,又回忆起丹麦人对能源的危机感,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对于2009年12月,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参加气候峰会的人们,这也许会是最好的欢迎仪式,欢迎莅临哥本哈根。
王立智(哥本哈根市议员):开始的时候,它叫Copenhagen,所以到处写的是Hopenhagen,就是和Hope(希望)有关,谈到一半的时候,叫它Flopenhagen,Flop,就是有点不太行了,到最后他们管它叫Brokenhagen,就是说全破裂了。
歌曲:整个地球在燃烧发光,燃尽之前红得像太阳,人们在哭泣,像在地狱一样。
解说:位于哥本哈根东南面的贝拉中心,如今已是门庭冷落,只有那座标志性的风力发电机,还在不停地转动,这是特意为气候峰会树立起来的,以象征人类迈向绿色未来的强大动力,拉尔斯是贝拉中心的公关经理,在他的记忆中,峰会召开那几天,贝拉中心就是世界的中心。媒体大量涌来,会场外,每天都排着长龙,幸运的人一个小时能进到会场,不幸的人会在等了几个小时后,仍然被挡在门外。
拉尔斯·莱姆切(贝拉中心公关经理):所有的媒体都申请了,但没人知道多少人会到?但当国家元首们都要来峰会以后,所有人都想使用他们的批文了。
解说:2009年,人们对哥本哈根大会的期待持续走低,尽管一年来各国元首多次立下豪言壮语,要对抗气候变化,但是联合国一连六次谈判都无果而终,争辩中,矛头逐渐集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唯一不受京都议定书约束,不承担法定减排责任的发达国家,成为各国讨伐的焦点。
乔纳森·珀因(美国气候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如果美国减排17%,会改变其他国家的数字吗?
解说:2009年11月26日,就在峰会前10天,美国宣布,奥巴马总统将在去挪威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路上,绕道参加哥本哈根第二天的会议,中国外交部也在几个小时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温家宝总理也将前往哥本哈根。一时间,哥本哈根骤然升温,临到大会开幕,已有190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将出席这次大会。
拉尔斯·莱姆切:突然,一切都要重新安排,要更多保安、更多警察、更多食物,那几天,每个人都以双倍的速度干活,然后,他(奥巴马)又决定,在最后几天来。
解说:但是这还仅仅是,一场戏剧性大会的小小序曲,而在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中国会被挤到这场大戏的舞台中央,这张表,是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夕,几个碳排放大国拿出的减排承诺,发达国家中,除欧盟的20%,日本的25%以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没能拿出让人满意的数字,大会召开前一周,美国公开的减排承诺是到2020年以前要比2990年减少3%,所以中国拿出的减排目标,在当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称赞。
谢振华(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到45%。
何建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到2009年上半年,小的火力发电站淘汰了5400万千瓦,相当于英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70%,小的水泥厂,这个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要淘汰2.5亿这样的一个规模,小钢厂、小铁厂也要淘汰一个多亿的规模,就是说我们把小的、落后的产能淘汰。
解说: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大会终于在万众瞩目下开幕,然而一份传闻已久的丹麦案文也随之浮出水面,这份案文被认为是丹麦与美国、英国联手泡制,再泄露给媒体,它承诺,未来3年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资金,但也必须承担法定的减排责任。当天下午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好事的记者,将这份案文放在了苏伟面签。
苏伟(中国气候谈判首席谈判代表):这个100亿美元听起来也是很大的数字,相对于一分钱没有,应该说还是比较显著,但是平均到全球,人均也就是不到2个美金,有些同事的说法,2美金还不够买杯咖啡呢,可能是误听了买棺材板都不够,因为这个coffee和coffin的发音是非常相近的。
解说:丹麦案文引起发展中国家强力反弹,不仅丹麦遭到指责,就连幕后的美国也倍感压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各国舆论围攻的美国,突然将矛头指向中国。
托德·斯特恩(美国气候谈判大使):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到2020年,将比美国多出六成,现在(中国)占全球总量的20%,到2020年将达到全球总量的28%,你没法想象,我们如何能解决这问题,如果中国不采取重大行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