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与袁世凯结下不解之缘的小镇
2010年02月24日 10:4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有了当朝两大高官的鼎立推荐,刘坤一、张之洞等朝廷重臣也就顺水推舟,一个个都站出来力挺袁世凯,袁世凯自然不能有负这些高官们的厚望,他积极地为练兵做着各种准备。

张华腾:抓住战术练兵这个机遇向光绪皇帝上书,然后又拟定了一个练兵的方案,怎么练兵,我怎么请德国的教练怎么练?这个计划都一块上给了清政府的高官。

解说:自此之后,袁世凯又多次上书,继续陈述自己改革军事的设想,并组织力量将国外的兵制典章、军事著作翻译成了中文,对于这些资料,袁世凯一方面自己潜心研究,加紧学习近代军事知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军事思想,另一方面将它们源源不断地呈献给王公大臣、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晚清军事改革作理论和思想的准备。

来新夏:袁世凯在他想得到军权的过程当中,他本人应该说他还是钻研了一些军事上的问题,邀请了一些懂得军事的人,共同来制造文件,制造军书。他比如说制造《练兵十三则》,制造了营制,制造了跟外国人用洋元的合同了,这许许多多。后来这些书袁世凯把它汇编成一个《新建陆军兵略录存》这么一个书,《新建陆军兵略录存》这是袁世凯北洋军的一个基本经典,许多的规章制度,原始的规章制度都在这里边。

解说:自己统带一军,建功立业,应该是袁世凯投身军旅时就有的梦想,历经将近一年的积极筹划,袁世凯终于等来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方兆麟(天津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那么正好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当时练定武军,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庐汉铁路总办,就把他调走了,这时候正好缺人,缺人呢就推荐谁去练这个兵?

刘亿江: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他赶上了,他也积极地去争取了,落到他头上来了。

张华腾:但我认为袁世凯的才能是第一位的,袁世凯的其他手段是第二位的,我们不排除袁世凯为了取得这个练兵权,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然后这个一步一步地走,正常的也好,不正常的也好,他肯定是采取了这样的一些措施,然后要取得练兵权。但是我更重要的也说一下,就是他的才能被人所知。

解说:1895年的12月8日,督办军务处委派袁世凯督练新军,自此,袁世凯与天津小站的历史都翻开了新的一页。

陈晓楠:旧中国有这么句俗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在当时其实真的没有人愿意当兵,当兵的一般都是没饭吃的地痞或者是流民,没办法去当兵混口饭吃。如此一来,练兵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并不是那么轻松,比如有一则旧闻其实可以佐证当时的情况。

1875年10月2日的《香港每日新闻》这样说,拥有巨大人力资源的大清国,其士兵数量相对来说是少之又少,并且呢,这些所谓的士兵,其中大部分都名不副实,他们装备极差,而且几乎全军都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在军容严整的欧洲军队面前,恐怕抵抗不了5分钟。袁世凯曾经对张之洞谈过练兵的秘诀,他说呢,练兵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主要就是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服从就吃刀。

解说:带着左手官、右手刀的理念,袁世凯正式接手定武军,第一件事就是得有人,袁世凯深知旧军队的陋习和弊端,从兵源方面,他很是动了一番脑筋。

方兆麟:不光是选农民,他要贫苦农民子弟,富家子弟不要,有恶习的不允许,不能当兵,过去那恶习的抽大烟的,没钱花了,没地方挣钱去了,到军队里混军饷这有的是,所以这绝对不要。

来新夏:他要有多少的高度,要有多大的负重力量,要认识点字,要什么,他很严格。

方兆麟:体格要健壮,他在测试的时候要能够举石锁走多少路,他都有具体要求的,所以当时他这个选拔的时候是很严格的,而且他待遇确实也是不错的。

刘亿江:因为小站练兵他那个薪水比那个八旗,比淮军都是很高的,相对很高的,这样的话你薪水高,他正经人家的人愿意出来当兵,因为当这个兵我可以攒点钱养家活口,所以军队的素质也相对比较高。

解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袁世凯的部下,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精挑细选了步兵2000人,总兵力达到7000人左右,办事效率之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袁世凯当时的全力以赴。

来新夏:这个时候就把他这支军队不在叫定武军,而叫新建陆军,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支新式陆军。

解说:这支新近陆军仿效德国的军队建制,成立督练处,袁世凯亲自担任督练官,事无巨细,身先士卒,将全部心血倾注到练兵当中。

袁腾飞(民间学者):他这个新近陆军呢,完全就是所谓的这种近代化的陆军体制了,分为马、步、炮、工兵、辎重这么五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孔繁星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