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三峡不怕炸弹 巡航导弹效果都不大
2009年12月17日 15:3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陈晓楠:库岸崩塌滑坡,是长江上游分布比较普遍的地质灾害,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就开始采用航空彩红外摄影、记载雷达扫描,还有滑坡体深度变形和应力观测等等高科技,应用于水库地质灾害的防治,这在当时的国内外尚无先例。在当时政府更是斥资90亿用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截止到2008年,三峡水库已经形成了专业检测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预警网络,用于维护三峡坝区和过往船只的整体安全。

解说:长江三峡是由巫峡、西陵峡、瞿塘峡,三段峡谷的合成,在历经几亿年的地壳演变,逐渐形成了险峻的地貌,而长江沿岸各县市山体滑坡,泥石流向来发生频繁,地质状态并不稳定,史料对此也有众多记载。难以回避的是,伴随着三峡大坝建成并陆续实现三次蓄水,时下水位已达172米,两岸山体长时间保持高水位浸泡后,位移作用加剧,滑坡风险不断加大。

曹广晶:全世界的水库在蓄水之后都会出现滑坡,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水库蓄水之后,改变了原来边坡的受力,或者是边坡原来的受力条件。所以,有滑坡,有垮塌。

李永安:应该说我们在地质灾害里面是国家做了大量的投入,在蓄水135米的时候,我们拿了40个亿,从135米蓄到165米,我们又拿了80个亿,已经花了100多亿,对地质滑坡进行治理。

解说:链子崖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境内长江南岸,高约750米,是一座全身布满裂纹的悬崖峭壁,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隐患”之称,岩体有大裂缝13条、小裂缝58条,最大的裂缝宽5米,长达170米,深达105米。链子崖危岩体有长期的崩滑史,其中1030年,1542年两次崩滑,分别导致长江断航21年和82年。

王尚庆(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所长):链子崖危岩体,本身来讲有三大块,现在看的这一块是零到六号裂缝,危岩体,从上面开始数,零号缝、一号缝、二号缝,其中二号缝是最大的,最大的原来宽有5.2米宽,深有110米深,平面上有110米长,下面仅靠着三号缝、四号缝一直到六号缝,六号缝在这个角度看不着,它把这一块岩石结构其实像豆腐块块了,如果是产生崩塌或者是滑坡,主要是产生三部分危害。首先要危及到长江航运的安全,第二个来讲,就是如果它堵江的话,这个对上游,聚居沿江住的人民生命财产都是严重的威胁。长江自西向东总是要流的,它流下来以后,到这边堵住以后,就把岩石构的坝冲毁,危及到下游三峡工程的建设。因为这里距三峡工程只有27公里,这是它的危害。

解说:王尚庆,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任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从事岩崩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防灾研究工作20多年,他曾成功地监测预报了著名的长江三峡新滩大滑坡。使滑坡区内457户1371人,在滑坡前夕全部安全撤离,使正在险区长江上下游航行的11艘客货轮及时避险,免遭灾难。每个月他都会来到链子崖,对这里的危岩体进行观测记录。

王尚庆:这是上面崩下来的石头,小的比较小,有三四个立方,像这些来讲的,六七百立方,石头就大的了,可能来讲,两千立方米以上,可能像这样的石头。当然,从下面还有没有这样大的石头,这里也是,你看这,这石头是后来的,后来时间不是很长,大概有一两百年历史,掉下来的。

解说:与坝区地质相对稳定不同,库区的滑坡与泥石流较为活跃多发,链子崖几百米长的裂缝清晰可见,滑坡体地处高处,一旦发生垮塌、倾滑后果不堪设想,而此滑坡距三峡大坝直线距离仅27公里。一旦山体瞬间滑入江中,巨大的重力效应以及连带的涌浪作用,不仅会对江面船只造成致命打击,更对三峡大坝造成重大威胁。

王尚庆:我们可以看到,如果链子崖危岩体产生崩塌,江面宽并不宽的,也就在没蓄水以前也就是两三百米宽,船走到这个地方再要往下走,崩下来的石头对船只肯定要产生严重威胁,特别是涌浪,那不就砸船嘛,还有什么话说呢。所以来讲的话,我们要想办法保护黄金水道,所以到这里来讲,也修到了两道拦石坝,不让我们站的石头滚到江里边去,对这些过往船只构成严重威胁。

解说:在链子崖大小不一的几十条裂缝中,二号裂缝可以说是王尚庆所检测的重点裂缝之一,在他眼中,这个宽达6米多的裂缝,每一毫米的变化,都足以影响到整个三峡大坝及库区周围的稳定与安全。

王尚庆:张开或者是合拢,前面我们做了一个监测点,主要是测裂缝张开的,或者是合拢,或者方向位错。目前,监测的结果是张开,每年大概有一个毫米的样子。我就把这个点,就是一到两个毫米的张开量,看目前总的来讲,就是一到两个毫米的张开量,同时也有一毫米左右,相对的下沉或者是上升,这个变化量。因为变化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说每一次观测的时候,有五个毫米,或者到一个厘米,就要加密观测,证明它变化比较大,就要加密观测它,然后再进行综合的分析。

解说: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于1994年开工,1999年8月全面竣工,防治工程包括了危岩体锚固、煤层采空区承重阻滑、地表排水、大裂缝防水,拦石、监测等工程。在完工后,王尚庆带领着自己的专家团队,定期每个月对链子崖的裂缝进行周密详细的检测。

王尚庆:里面有一个像三角形菱形,是一个合成孔径,INSAR检测的一个标志,接收上面卫星的,有五颗六颗卫星,接收卫星来讲,数据处理的位移变化量。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状态下的裂缝就是这样的,你看这一个观测点,刚才下面看的比较勉强,比较清楚了,因为裂缝不是一个直的,是一个“之”字形的。我们站的这个地方,一直是为了走路,第一个是盖住,不让上面的水灌到岩缝里去,加剧裂缝的变形。今年夏天,在这个月把它修理一下子,就不让水下去,再一个方便老百姓走路。

陈晓楠:2008年,三峡工程即将完工之际,中国工程院受国务院三峡建委委托,组织院士和专家对三峡工程原论证进行阶段性评估,结论是效益显著,利多弊少,也有一些估计不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等方面。同时国务院三峡建委,还在规划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大纲指出随着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亟待解决。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每周六至周日09:00-09: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