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中旬,中央召开了一个多月的工作会议,会议本来是总结交流四清经验,按原定日程开了几天后,在一次很小规模的常委扩大会上,两个主席争了起来,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矛盾骤然激化。
黄峥:他们的分歧后来是,主要出现一个对四清运动的性质到底怎么看,刘少奇认为这还是一种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或者是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有一些交叉,党内外矛盾的交叉等等的,是这么一个矛盾。那么毛泽东认为这个都没有说到根本,它根本应该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个就性质看法有一点不一样。再一个在具体的方法上呢,也有一些分歧。这个他呢,就是毛泽东认为刘少奇搞的那些方法,这个是不对头的,什么扎根串连啊等等的,他认为是没有意思的,他认为呢,要发动群众,要发动群众开大会啊,就是这么样来搞。刘少奇当时看法,有些真实情况你掌握不到,他还是派人要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要扎根串连这样等等的。毛泽东认为这个方法不对,就是有些这样的分歧。
那么再一个就是毛泽东提出呢,是这个运动的重点呢,是要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么刘少奇认为对这个提法他是不同意的,他认为呢,他是说这个还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好像不能说成派,他说一说派啊,这个人数就太多了,你这个他认为党内呢,不应该有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么一派,他好像这个是不大好理解的。
陈晓楠:时间到了1964年,随着四清运动的进一步展开,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的分歧也愈演愈烈起来,人们至今还记得一件事,就是1964年12月26号,也就是毛泽东71岁生日的时候,他在席间看似不经意地对周围的人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你们什么事情都不向我讲,你们搞独立王国”。据后来人的回忆,在整个吃饭的过程当中毛泽东一边喝酒,一边说话,那天晚上话说得格外多,很多话都像是“话中有话”,一顿饭吃了整整两个钟头。
黄峥:1964年底1965年初那一段,是分歧是比较明显,因为党内的干部中也都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都已经就是说已经做在面上了,因为以前有些分歧是在背后它的个人之间,好多大部分人是一般是看不出来的,也不知道的。但是那个事情呢,大家都看出来了,所以就比较明显了。
解说:如果说毛泽东提到的有人搞独立王国,还只是黑云压城,那么在两天之后,也就是1964年的12月28日,在毛泽东主持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风雨骤至。在这次会议前,毛泽东向身边工作人员要了党章和宪法,带入了会场。
黄峥:少奇讲话,讲话呢这个毛泽东就插话,他要插两句话,要说一个什么,表达一个什么事,刘少奇没有注意到毛泽东是否讲完了没有,他就好像毛泽东这么一停呢,他就又接着往下讲了,有这么一个,毛泽东可能呢,当时大家也不知道,毛泽东可能觉得刘少奇打断他的话了,没有让他充分地讲完,这是有这么一个情况。后来再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因为这是当时是以各个单位汇报各地的四清运动的情况嘛,邓小平也是主持会议的嘛,他是总书记嘛,他就说认为毛主席说你参加不参加都可以吧,就是说因为这个研究具体问题,你也不一定参加,就这么一个。
就是毛泽东拿着宪法和党章,他说你们一个不让我讲话,一个不让我出席会议,我也是个党员,我能不能讲几句话啊。这个只是一个具体的一个动作吧,但实际情况表明他有意见,他就已经说明确的表示对,主要是对刘少奇有意见了。这个是,这是很清楚的。
解说:1964年底到1965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亲自主持制订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多年之后,美国作家斯诺曾经问毛泽东,你什么时候明显地感到必须和刘少奇分道扬镳?毛泽东回答,那就早,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三条》发表。《二十三条》中间第一条,就是说四清的目标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场刘少奇就反对。
黄峥:就是1964年底1965年初那一段,制订《二十三条》过程当中,毛泽东对刘少奇的意见比较大,两个人的分歧,关于四清好多问题都有分歧了。毛泽东的意见比较大,大家干部们都明显地感觉到了毛和刘之间,两位主席之间发生了很大的意见了。大家弄得下面都很不好办了。这样就有一些同志,党内老同志,好像我记得是贺龙啊,也有薄一波啊,他就跑到刘少奇那个地方说,说这个恐怕这样下去不行,还是少奇同志你主动一点,就是说找主席解释解释,检讨检讨。因为他人家也不好说叫毛泽东去检讨。
这样呢,刘少奇是听取了、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他主动到毛泽东那里做自我批评了,他说我对主席尊重不够,当然也做了一些解释了,就是这么个过程。后来也据回忆说,一度毛主席好像表示谅解这个事,有一个回忆说薄一波,薄老,薄一波的回忆说是在有一个场合,毛主席当着一些人,大家的面还说我批评少奇同志了,但是你们以后还要听他的话,好像表示了一种谅解的、和解的这么个意思,有这个表示。但是后来的发展表明,毛泽东对刘少奇的意见是比较大的,可以说一直延续下去了,没有得到根本上的纠正。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编辑:
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