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制造“水晶之夜” 希特勒妄想征服世界
2009年11月24日 16:2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在发动柏林战役的两个月前,按捺不住的盟国巨头们就已经开始了行动。此时的太平洋战场,盟军已经攻入日本本土防御圈,而在欧洲,纳粹德国在西线阿登地区孤注一掷发动的最后攻势也刚刚被击退,苏联红军和美英军队正从东西两个方向,朝德国纵深稳步推进。既然大局已定,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制定和利益分配成为当务之急。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首脑同意莫斯科坚持的各国保持“友好”邻国关系的主张,同时协定德国将由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而在其统一之前,柏林同样也被分割为四个占领区。另外,会议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许诺被占领国人民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但这一要求似乎与苏联希望的欧洲战后秩序并不吻合。

沈志华(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关于冷战的起源问题,现在美国有比较主流的学派,一个主流的观点认为就是苏联的扩张。因为沙俄从地缘政治讲,它是个内陆国家,内陆国家要发展就要扩张,就要寻找出海口。比如说北方波罗的海,南方黑海,亚洲太平洋出口,这是从俄国的历史上看。从意识形态上看,就是当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以后,就是所谓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它也是要扩张的,因为共产主义要搞世界革命嘛,它要搞全球化的革命,所以它必然是扩张的。

解说:1946年2月22日,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内发回了著名的八千字“长电报”,其中阐述了所谓的“苏联威胁论”。他认为传统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产生的“强硬世界观”,就是“必须毁灭对手,决不共存”。

沈志华:特别你像他那个所谓苏维埃选举的讲演,那个是被美国人抓住,被丘吉尔抓住,你看这不就共产党宣言又来了。

解说: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他的“铁幕”演说。

丘吉尔(前英国首相):从波罗的海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德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

沈志华:那么从美国来讲,它只能就是采取围堵的政策、遏制的政策,这样就构成了美国的这种冷战的理念。

解说:杜鲁门成为了围堵政策的先行者,他先后请国会拨款4亿美元,解救希腊和土耳其脱离共产主义。1947年3月12日,在向国会进行了一番凄凉、暗淡的前景描画后,杜鲁门提出,我相信支持自由人民抵抗内部少数武装的镇压,或外部压迫者的征服,是美国必须采取的政策。此后,美国极力充当“世界警察”,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产主义势力。

沈志华:那这里前提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它逻辑上讲是这样,有一个软肋在哪儿呢?就是二战结束之前,斯大林已经放弃了世界革命的这种理念。为什么1943年解散共产国际?他就要给西方一个信号,说我不是搞世界革命的。从1944年到1945年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它一个基本的目标是什么?要跟西方合作,它不是要跟西方对抗。东欧国家那会儿,共产党都要求赶快上台执政,斯大林不让,说不行。你们必须搞联合政府,你得弄个农民党,弄个自由党。他们说我们这儿没有,没有你建一个,你也得给我搞起来。所以从当时苏联的政策,它是想跟西方合作来维持一个和平的环境,苏联才能发展。它要靠美国的技术,要靠美国的贷款。

解说: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苏三方达成协议,杜鲁门承认波兰政府,德国由四国分区占领,但苏联要求赔款200亿美元的意见被否决。取而代之的是苏联可以在分战区自行其是,还可与西方分战区进行贸易,获取所需的工业品。作为回报,苏联分战区得为英、法分战区提供农产品,这是同盟国首脑们最后一次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

沈志华:一直到什么,一直到马歇尔计划最后实施,在核心的问题上触动了斯大林的命根子。

解说:斯大林曾经认真地考虑过马歇尔提出的这个欧洲重建计划,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也动身去巴黎参加外交部长会议讨论计划实施。但很快他得到了一份来自驻华盛顿英国使馆间谍唐纳德·麦克利恩的情报。情报说,马歇尔计划的真正企图是变相废除德国对苏联的战争赔款,而美国援助西欧旨在对抗苏联威胁。

陈晓楠:在波茨坦会议上,同盟国一致同意人为控制德国经济,降低其生活水平。此后,苏联坚定地在自己的分战区实行全方位的限制,而法国复仇心切也不打算对德国心存仁慈。不过,美国和英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更担忧贫穷将引发共产主义,于是认为应该拉德国一把,减轻民众的痛苦。

不过这个时候的德国,俨然是一片废墟,援助也就意味着美英两国的纳税人要为此承担更多。于是为了避免过多地伤及本国的利益,美英就要求德国展开自救,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难题,但是苏联和法国并不为之所动。它们还是表示拒绝合作,美英干脆就停止了对苏联的赔款,把钱专门用在自己分战区的重建,而且在1947年1月的时候,把两国分战区合二为一来统一规划,共同建设。作为回应,苏联把自己的分战区当成了独立区域,斥责其他同盟国为德国分裂者。美英与苏联在德国问题上的争斗就这样开始了,并且渐行渐远。

解说:1948年6月18日,西方盟国宣布由6月21日起在分战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有B记号的马克。作为回应,苏联也开始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方分战区与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电力供应也随之被切断。

沈志华:封锁柏林危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斯大林也是采取了一种张牙舞爪,吓唬人家的这种方式,因为冷战一起,他最担心的就是德国问题。因为柏林在东德,可是柏林又有四分之三的地区,就是西柏林又是在人家那个西方控制下,他就想把人家赶出去,赶出去算了,这块就是我,那块是你的,咱俩不搭界,咱们也别老发生矛盾,就采取了一种封锁的政策。结果这一封锁好,他没想到美国反弹这么厉害,美国的态度这么强硬。当然美国的态度强硬,也是看穿了它的这个外强中干这种状况。

解说:由于苏联没有封锁到柏林的三条“空中走廊”,以美国空军为主的西方空中补给线,出动飞机超过25万架次。从6月26日起,连续13个月,每天为西柏林的250多万居民,空投上千吨的基本生活物资。

沈志华:你封锁人家搞个空中走廊,什么都往那儿运,大米、白面、自来水它都飞机运过去,你怎么着吧?你有什么办法?最后没办法,苏联只能就撤退下来了。

解说:1949年5月12日,苏联解除封锁。11天后,在英美法三国代表参加下,西德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并于8月举行选举。一个月后,由总理阿登纳组成的联邦政府走马上任,正式办公。与之相应,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正式生效,东德在苏联分战区建立,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威廉·皮克出任总统。

沃尔夫·科普克(德国汉堡人类学博物馆馆长、教授):所以在二战结束后,我们并不希望拥有更多的军队,当我们被迫进入冷战的情境中时,德国首先想成为一个被夹在几大权力当中的中立国,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东德加入了冷战的一大阵营,我们加入了另外的一个。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