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在中国:唯一被毛泽东亲自邀请的外国记者
2009年10月02日 12:2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卫视10月1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

陈晓楠:1931年8月,二十四岁的美国姑娘海伦·福斯特,随身携带着《密勒氏评论报》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全部作品,远越重洋来到上海。她和斯诺约定在一家名叫沙利文的咖啡馆相见。姑娘的想象当中斯诺应该是一个体魄健壮的环球旅行家,可是出现在她眼前的斯诺身体瘦削疲惫不堪,甚至紧张得差点被椅子绊倒。多年之后,斯诺对海伦·福斯特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我1932年底就离开中国了。你使我在中国得到了一个彻底的、富于希望的新生”。

解说:这一天,“兰德诺”号轮船驶离纽约港开始东方之旅,它将穿过巴拿马、夏威夷、菲律宾,然后前往旅行地的终点--中国。但是当船驶达夏威夷时,因为锅炉突然发生爆炸,“兰德诺”号搁浅。

二十二岁的埃德加·斯诺,就在搁浅的船上,斯诺决定继续他的旅程,混乱之中,他上了一艘日本船只,但很快就被日本警察盯上,正当斯诺与日本警方周旋的时候,他发现一个美国记者团正随船同行,在美国记者团的协助下斯诺成功偷渡。在斯诺的旅行计划中,只在中国停留六个星期。

红军结束长征刚刚抵达保安,上海一份英文报刊《字林西报》,关于长征的报道,却让毛泽东大为震怒。虽然《字林西报》在头版惊呼,红军长征创造了奇迹,但同时也嘲弄红军缺乏记录意识,甚至恶笑红军粗陋无文。而此前国民党严酷的封锁,已经让红军的形象极度受损。

白黎(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会长):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这个消息呢,被国民党严密地封锁起来了,而外界只知道,说这个中央红军已经被他们消灭了,只是小部分流窜到西北一些不毛之地了,马上就会全部把他们消灭。而外界的一些人知道这个情况,但详细情况不知道。毛主席这时候就预见到,说是我们刚到陕北站住脚了,但是我们的真实情况外界不知道,当时在陕北站住脚,还要提出什么呢?我们就是北上抗日,要抗日就要建立这个是抗日统一战线,但是我们这个党的政策方针,如何才能使外界知道,我们当时又没有电台,也没有报纸,无法宣传。我们想口头个别宣传,那自己说自己,大家起得作用不太大,只有一个第三者,特别是一个外国人来宣传我们,这个作用就大了。

解说:这年8月,毛泽东指示杨尚昆,在政治部成立编辑委员会,并亲自起草征稿信,号召参加长征的师团以上干部,写作《红军长征记》。同时,毛泽东通过上海地下组织,委托宋庆龄秘密物色一位外国记者,和一名外国医生前往保安。

抵达上海,为了赚足六个星期中国之行的旅费,斯诺担任了《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月薪一百八十美元。1929年4月,斯诺接到的第一次采访任务,是沿着中国八千英里长的铁路线,作旅行报道。

白黎:然后一直到了铁路尽头,就是内蒙古萨拉齐,那个地方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实际上当时就是连续了四年大旱,有五百万人口丧生,他这时候他就这个惊呆了。

解说:斯诺的旅行采访是由当时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孙科安排的,他的本意是为了让斯诺写写沿途的风光名胜,以便吸引美国的观光客,但斯诺遇到的是民国史上最触目惊心的一场大饥荒。斯诺返回上海,上海正在准备中华民国十七周年的庆典,报社期望斯诺能够撰文,宣传国民政府所取得的成就,还未从大饥荒的震颤中平静下来的斯诺,随即写了著名的《中国五大害》一文。从此,因文笔辛辣,声名大震。

武际良:(《斯诺与中国》作者):你像这个斯诺写过《侨居》这篇文章,这是早期写的,《侨居在上海的美国人》这篇文章,就是讲这个说美国人,我美国同胞,我感到很遗憾,他在上海住那几年的时候,他就观察他的同胞嘛,因为他这个美国人的圈子嘛,西方人圈子里头。他说我们美国人特虚伪,到中国来就是发财、冒险、挣大钱,原来在美国都是些穷光蛋,到了中国成了暴发户,耀武扬威,中国是一个愚昧落后的民族,瞧不起中国人。他就写出这样文章,这文章一写糟糕了,糟糕,不仅遭到美国人,遭到整个西方人,就是在美国、在中国的,还有英国的、法国的,对他群起而攻之。还发表文章批判这个斯诺,说斯诺是白人的叛徒,这个文章里就是这么写的,是个亲华分子。

解说:群体的围攻让斯诺措手不及,而此时大洋彼岸又传来母亲去世的消息,双重打击让这个原本想寻找“东方魅力”的年轻人,心情极度黯然。斯诺决定回国。这年10月,美国姑娘海伦·福斯特远越重洋来到上海。

武际良:斯诺为了就会客嘛,约会嘛,就是穿了一件从印度做的一件白西服,他在大街上是等出租汽车,突然从里弄里头跑出一个中国人来,不知怎么,被火烧着了,烧的满身是火,疼得在地下乱转。这中国人当时那个落后,都在那看热闹,没有一个人动手说去救一救,斯诺脱下这个服装来,就按在这个,就着火的中国人身上,给他扑救了。另外旁观看的那个,那时候的自来水还不发达,虽然是上海,很多人都是不是挑着水送水嘛,他忙着找那个挑水的人,说来来来来,他就接过一桶水来,浇在这个中国人的身上,救了他,把一件新西装和白上衣也烧坏了。

解说:美貌动人的海伦·福斯特出现在狼狈不堪的斯诺面前,斯诺怦然心动,他向海伦·福斯特倾诉了自己在上海遭遇的困境,以及回国的决定。在海伦·福斯特的鼓励下,斯诺决定选择留下,继续自己在中国的新闻使命。此时,接到毛泽东指示的宋庆龄,已经在心里物色好了去往延安的名单,埃德加·斯诺和二十六岁的美国医生马海德。

武际良:因为是宋庆龄最了解斯诺,就认为是一个很公正的记者,报道。因为他当时写了很多文章,都是英文报纸,都给他发表了,宋庆龄看过很多,另外和他有接触,他们有交往。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