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卫立煌军旅多年见过各类总司令,但朱德给他的印象却与众不同,朱德走后有部下问起卫立煌对朱德的印象,卫立煌说,朱玉阶对我很好,真心愿意我们抗日有成绩,这个人的气量大,诚恳是个忠厚长者,从此,卫立煌更加强了与八路军的合作。
杨圣清:因此,他提出了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要求派一支宣传队到他部队去。
解说:有人向他报告说,共产党把政治工作做到我们防地里怕不合适吧。卫立煌说,我们的政工老爷不上前线,人家把工作送到家里,这有什么不好。在卫立煌和朱德的合作下,当时国共两军在中条山相处十分融洽,中共在中条山恢复了当年被阎锡山破坏的地下组织,还在夏县的韩家岭公开成立了河东特委。韩焕锁老人的父亲当年是这座房子的主人,现在韩焕锁依然作为义务保管员住在这所房子里。
韩焕锁(山西运城夏县韩家岭村村民):1939年的时候,这个村里面住的都是国民党,周围都是国民党第3军,就是这个院,跟我们这个院住的河东特委。
杨圣清:很寂静这个山村立即就活跃起来了,人们的思想很快就活跃起来了。
陈晓楠:卫立煌的延安之行改变了他对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成见,也为中条山抗战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战斗却即将来临,这场战斗,将会考验“国共”两军是否能够默契合作,这就是“东坞岭战役”。
当时日军为了打通进占中国西北的战略通道,向中条山西端的黄河风陵渡口发起攻击,为了加强攻势日军出动了一支由数百辆汽车组成的庞大的运输车队,把大批的武器装备运往风陵渡前线,而为了切断日军的供应,中国军队在东坞岭对日军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伏击战。这场战役虽然小,却牵动了“国共”两军两位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一个就是当时第二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而这两位不同党派的将领是怎样合作的呢?
解说:山西沁水县原党史办主任王良,对“中条山战役”颇多研究,说起“中条山会战”,王良总会提到一次小小的战斗“东坞岭战役”。根据现有文献记载,东坞岭战斗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和日本人打了三天三夜,但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却与文献截然不同。
王良(原沁水县党史办主任):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八路军决死队和晋豫边游击队打的,有的说是国民党打的。
解说:冯忠诚早年随父亲逃荒从河南老家来到东坞岭对面的西坞岭定居。当时,年幼的冯忠诚刚好目击了这场战斗。
冯忠诚(冀城县岭沟村村民):原来它的老路不是就在这里,上到东坞岭。
解说:在他的记忆中,东坞岭战斗的主角不是八路军,而是由卫立煌指挥的国民党中央军,时间也不是三天三夜,只有三个小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这一疑问,王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重庆找到了当年“东坞岭战役”的总指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93军30旅旅长的陈华,终于得知了东坞岭战斗的真相,出乎王良意料的是,东坞岭战斗竟与朱德领导的八路军和卫立煌领导的中央军都有些联系。
王良:1938年7月1号,八路军太行总部接到一个情报,说日军有一支庞大的运输部队,要从河南的道清路进晋城、阳城、沁水、翼城到侯马。
解说:朱德接到这一情报后,立即通报当时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卫立煌,请卫立煌派部队阻击日军,并指示徐海东、黄克诚的八路军344旅、386旅配合卫立煌的行动。日军送到嘴边的肥肉,朱德为何不让善打游击战的八路军出面,而要将机会让给卫立煌的中央军呢?
马刘勤(历史爱好者):我们地方上这个武器杀伤力不大,当时都很开玩笑说,我们的手榴弹是一崩两半,杀伤力不大,有时候崩住人了伤一个,崩不住了,还打不死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