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森拒绝交权 西哈努克离开柬埔寨赴京
2009年07月24日 09:27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陈晓楠:1993年大选过后,引人注目的就是《宪法》的起草工作。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政府将采取何种政体,奉辛比克党首先对未来的政体提出了建议,他们主张恢复君主立宪制,他们拟议中的君主立宪制显然是主张国王有较大的权力,他们说,国家没有国王,就将面临苦难和无政府状态。当然他们又说,君主立宪制政权不是独裁统治。对于这个问题,拉那烈和洪森前往平壤,同正在那里休假的西哈努克进行讨论,最后他们一致同意实行君主立宪制。西哈努克同意当国王,但几天以后,西哈努克就改变了主意,拒绝当国王。他写信给制宪议会,要求制宪议会取消在柬埔寨建立君主立宪制,以及设立国王的计划。他信中说,恢复君主立宪制会引发人们的抗议和批评浪潮。实际上西哈努克早在50年代就发现了君主制的缺陷,君主制常常引起人们对王位的争夺,从而导致政治甚至国家的分裂,所以从那时起,西哈努克就不主张君主制。西哈努克在信中说,我有提出建议和要求的权利,但我无权把个人意志强加给柬埔寨人民。最后,制宪议会起草了两部《宪法》文本,一部规定君主立宪制,但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国家统一的象征,没有实权。而且规定实行“多党自由民主”。另一部是民主共和制《宪法》,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经过制宪议会讨论,新《宪法》在9月21日正式通过,根据新《宪法》,柬埔寨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将登基为国王。

解说:就在选举结束的四个月后,西哈努克的态度软化下来。1993年9月24日,西哈努克在新《宪法》上签字,重新登基成为国王。同一天,柬埔寨王国新一届政府正式成立。

诺罗敦·西哈努克:我希望得到人民的投票选举,我希望成为柬埔寨总统,我并不想当国王。但是他们联合国驻柬过渡时期权力机构、西方国家、政党他们更愿意让西哈努克成为《宪法》意义上的国王。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平静,他们害怕西哈努克重新掌权,所以这样,西哈努克也就没有能力了。

内特·泰尔:西哈努克仍然是唯一能通过他的影响力,和他在人民中地位,促成某些协定达成的人。实际上,这也是十几年来的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并且他对于柬埔寨的现状,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诺罗敦·西哈努克:《宪法》对他们很好,他们感到很合适,所以我也就同意。我年纪越来越大了,我想带着我的信念、承诺和计划,再次拯救自己的国家。我能救得了柬埔寨,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因为第一,国际社会、西方国家、国内的政治党派,他们并不想让我这么做。第二,我已经老了,又病得很重,我也活不了多久了。所以我完不成自己拯救柬埔寨的使命了,所以我更愿意做个顾问,只要我还有能力批评我的政府,让它能做得更好。

辛康汉(柬埔寨流亡者):他从没放弃,他一直坚持斗争,不管是朝着正确还是错误的方向。在我看来,他想他必须得成为什么,我一直就认为他从没想要放弃,做一位君权神授的国王。这让我很生气,我想如果他离开或者没有他的插手,柬埔寨的事务会处理得更好。我是指,要是选举后,他不是继续想成为那种保皇派就好了。

沈良西(沈良西党党主席):在柬埔寨这样一个国家,君主政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历了25年的战乱和无序。人民需要指引,除了君主,他们得不到任何帮助,他们不相信共产主义,也不相信共和,就像朗诺在1970年到1975年执政的时候一样,在君主制的体制内,国王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团结奋斗所不可或缺的象征,国王是全体柬埔寨人的国王。

解说:在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柬埔寨,废除君主制是很难完成的,即便这是西哈努克的意愿,民众也不会同意。

诺罗敦·西哈努克:你可以看到吴哥窟壁画的场景,都是残忍的杀戮画面,因为在佛教传入柬埔寨之前,我们一直信奉印度的暴力之神,例如印度教女神卡莉等。但是你要知道,我们也不能说,我们继承和吸纳了吴哥祖先的传统,因为吴哥人后来变得非常强大,并且人民、军队和政府都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没有人出现腐败的行为,这是我们比不了的。为什么吴哥时代那么有纪律呢?因为那时没有自由和民主,那时我们柬埔寨是一个专制国家,君权神授,实际上是帝国。你要知道,对高棉人,柬埔寨人来说,吴哥文化是民族骄傲的象征,不错,但是我们别忘了,那是一个专制王国,将铁的纪律强加在人民、军队和政府的头上。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每周六至周日09:00-09: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