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抗战将领殉国录:武士敏舍小康赴国难
2009年07月11日 13:39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解说:1939年底,武士敏接任国民革命军第98军中将军长,率部移防晋南中条山。中条山的主峰历山舜王坪,海拔两千三百六十多米,四五月份依然不见春意,传说舜帝青年时期曾在这里躬耕。武士敏的第98军军部,就驻扎在历山东麓的一座舜帝庙内。

王艮(沁水专家):咱们站的这个位置呢,就叫是98军军部,驻扎在历山这一带的指挥部。

解说:武士敏大儿子曾去前线探望父亲,武士敏是中条山守军中,唯一没有携带家眷的高级将领,作为军长,武士敏本人的生活也十分简朴。

武铁:我听我大哥讲啊,当时在这个中条山上很艰苦,就吃野菜啊,吃这个小米啊,就吃不着好东西的,我的哥哥当时正好从重庆出差到西安,他要想看看爸爸,看看爸爸,我爸爸就让他带牛肉干。

解说:与环境艰苦,生活物资匮乏相比,各部队之间的歧视和待遇不公,更令武士敏难以忍受。

武铁:西北军和中央军待遇也不一样,因为我爸爸那个,他部队他这个枪炮,都不如这个人家嫡系部队,是吧。那他自己感觉上他就很不愉快的,是吧。那么就说是,所以这很多,这些影响都是影响他的,他觉得这个抗战的,有没有希望啊。

解说:1938年春,武士敏曾在小东岭会议上对彭德怀坦言,日军来势凶猛武器又好,政府抗战意志不坚定,军队中的大多数人都有“恐日症”,抗战到何时才能胜利呢,再说我们是陕军,就是战胜了,又有多少功劳呢。当时彭德怀曾与武士敏单独交谈,他同武士敏分析战局,用持久战来讲明抗战的前途,两人谈得很投机。

武铁:我爸爸听了以后,就他们对战局的分析,使得我爸爸觉得这个抗战当中必须要国共合作,一心一意的,这样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

解说:中日两军在中条山激烈争夺,枪炮声不绝于山谷。从1939年冬天以来,武士敏率第98军的官兵,与当地军民联手,八退日军。1940年底中条山的枪炮声渐渐沉寂下来,这一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相持阶段。

经过几年残酷的战争,部队装备和兵员的消耗,都没能得到有效的补充,驻防中条山各部队疲惫已极,士气无法和抗战初期相比,因日军多年未能攻破防线,各部又渐生骄傲情绪,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武士敏颇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1941年夏天,日军已开始再一次向中条山集结,一场更大的恶战即将来临。

武铁:这是已经“中条山战役”的前夕了,我爸爸已经感觉到战争就要来了,就告诉我大哥,你赶紧走吧,不能在这呆了,要打仗了。

解说:1941年5月7日,日军调集十万重兵,发动“中条山会战”,日军首先突破中条山西部的第五集团军防线,对我中条山东西两线守军形成合围之势,中条山各路守军对日军的突然进攻均准备不足。

杨圣清(抗战史专家):他在那儿顶了三年,部队也是骄傲情绪很大,东线这个包围圈很快就形成了,形成以后向北推进。

解说:当时,武士敏率第98军在中条山东北线的董封镇一带顽强抵抗。

杨圣清:我看的材料,我那个书里写的是打了七天,就是他讲的还具体,还打死日军的一个什么大佐。

解说:激战数天中,武士敏率领的第98军,与刘戡率领的93军第10师,在二里腰将日军一个大队消灭,日军久攻不下,不断增兵。此时98军的顽强抵抗,为扭转整个“中条山会战”的战局,赢得了一线希望。

陈晓楠:“中条山会战”被蒋介石称为是抗战以来我军最大的耻辱,会战当中,日军以十万兵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将我军近十八万守军几乎全歼。据日军统计,“中条山会战”中国军队死亡四万两千余人,被俘三万五千余人,而日军死亡六百余人,受伤两千余人。在整个“中条山会战”当中,武士敏的第98军是唯一进行有效抵抗,并取得战果的部队。“中条山会战”之后,第98军也是唯一一支留在黄河以北,坚持抗日的重庆军队。

解说:但整个战局终无法挽回,98军两万多将士,只余七八千人也被日军包围。

刘庭华(中国军事史专家):国民党的部队啊,不团结,各自为了保自己的实力,所以导致这个战役的失败。

解说:武士敏奉命突围后,他本可随其他军队一道南渡黄河,但他却向着敌军的后方进入太岳山区。

武铁:当时呢就剩下,说是一个军,实际上七千人,剩下一个师,就是169师了。

解说:武士敏率领第98军残余部队,来到沁水县的东峪村,村民说这个石槽所在的地方,就是武士敏将军当年的马厩。

王艮:98军当年转移到敌人的后方,就驻扎在这里,这就是98军的军部,武士敏将军呢,就住在这个东房里面。

解说:1941年9月20日,日军在严格保密下,调集两万多军队,配以飞机、战车、重炮等。向预定地点集结兵力,准备向武士敏所在的沁河两岸发起攻击。日军的作战方针是歼灭共军主力,消灭敌军根据地,对第98军进行谋略活动,使之归顺或保持中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zhenghf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