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一去--滇军抗战将领殉国录》
序:抗日战争,十万滇军子弟为国捐躯,不辱护国战争最早光荣!
抗战八年血与火,滇军终成"国之劲旅"!
滇军的前身是清末的云南新军。20世纪初,清政府在云南设立新军两镇,以守卫边疆、强化统治,未料想却反被新军推翻。随后,在蔡锷将军的引领下,滇军率先反对袁世凯称帝,打响了护国战争的第一枪,一时名噪全国,成就了滇军最早的光荣。
抗战爆发后,滇军凶悍的火力足以与日军匹敌,而机关枪阵更是让日军吃尽了苦头。约10万滇军子弟为国捐躯,却未出现投降的将领和伪军,滇军也由此获得“国之劲旅”的美名。
第一集:严家训
简介:台儿庄血战,严家训,牺牲之唯一少将团长!
在整个抗战大军里,有一支部队,来自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第60军。1938年4月,出滇作战的60军将士们便遭遇了一场惨烈的大战--台儿庄血战。战斗中阵亡旅长一人,团长五人。在这阵亡的五位团长中,有一位最为特殊,他不仅是唯一一位少将军衔的团长,而且还是唯一一位得以归葬故土的滇军将领。他就是60军183师1082团少将团长--严家训。
相关背景:
严家训(1898~1938.4),字诲诚,男,汉族,1898年出生于云南省富民县永定镇永定街。自幼家境贫寒,幼年丧父,15岁从军,离家时,祖母给他做了一双新布鞋,他舍不得带走,偷偷留下给家中兄弟,自己穿着一双草鞋出门而去。
严家训入伍后,因其身材魁梧,作战勇敢,被选入唐继尧的侍卫军。当时龙云任侍卫军大队长,由于严家训为人忠厚,深得军中将士好评,1923年升任排长,之后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龙云任云南省主席后,被破格提拔为侍卫大队长。严家训虽然28岁就当上了侍卫大队长,可谓少年得志,但他不改平民作风,带兵纪律严明,每天三操两堂,事必躬亲,体恤士兵,爱兵如子,早晨出操,晚上查岗,从不间断。
严家训不畏强暴,以敢于反抗恶势力而闻名乡里。1929年前,富民县境内盗匪猖獗,赌博成风,人心惶惶。严家训得知后,为除害安民,亲自深入土匪头子家中劝其改邪归正。并清除摆赌团伙,维护了家乡的安宁,乡民对他十分敬重。
1937抗日战争爆发,滇军北上抗日,组建60军,龙云要留他在身边,不想让他随60军出征,并且把所有的官职都委任完了,但严家训坚决请战。他再三向龙云请求说:“主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身为军人,岂能容忍日寇进犯?我决心保卫祖国,即使战死疆场,为国捐躯也是光荣的。”龙云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批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60军183师541旅1082团少将团长。部队出征前,严家训对妻子武锡珍说:“我是一个军人,随时都有为国捐躯的可能,但死而无憾。子女托负给你,你要多辛苦了,望你抚养他们成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们将来会报答你的。你能看到他们成长,我很可能是看不到了,只好多多拜托你了。”对子女,他说:“爸爸去杀日寇,你们在家要孝顺奶奶、妈妈,听妈妈的话,在校要听从校长、老师的教导,与同学友爱相处。”
1938年4月21日,云南60军所辖3个师12个团共4万余人到达台儿庄,受命布防二线。台儿庄位于山东省南部(现枣庄市的一个区),北接183师集结在陈瓦仓、小庄、五圣台和凤凰桥一带,1082团奉命据守凤凰桥和瓦窑路。22日拂晓日寇进攻,1081团团长潘朔端挥兵进至途中与敌人相遇,尹国华营500余人全部阵亡,陈瓦房阵地失守。60军重新部署,展开阵地战,在凤凰桥、五窑路方面,严家训率1082团冲进东庄与日寇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24日,日军集中炮火对东庄凤凰桥一带狂轰滥炸,日军冲锋十余次,均被击退。
严家训自4月22日战役开始以后,身先士卒,奋勇当先,亲自在前沿阵地上指挥,带领全团官兵英勇杀敌。4月28日,严家训在战壕巡视指挥时,不幸被日寇炮弹击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时年40岁。严家训牺牲后,由于战功卓著,报经最高统帅部特许,发回原籍安葬。灵柩由内侍副官赵映明、罗仲先及胞弟严家诰护送回故里。严家训灵柩途经武汉、重庆等地时,受到沿途各界人士的公祭和悼念。
1938年8月13日,严家训灵柩运抵昆明,全市人民在古幢公园举行盛大的迎灵仪式。云南省主席龙云在会上发表讲话说:“严团长的死,是为国家民族争生存,为滇人争光荣……”8月14日的《云南日报》还发表悼念文章写道:“安息吧!英勇的民族战士!三迤健儿会为你复仇!”
严家训的忠骸安葬在故乡元山村后,出殡那天,富民县城的民众倾城相送。1984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严家训为革命烈士,1985年,中共富民县委、县人民政府将严家训墓修葺一新,并立了碑,作为富民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2009年2月16日(周一) 20:02-20:35
重播时间:2009年2月17日(周二) 09:00-09:35
相关新闻
编辑:
陈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