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李鸿章怎以一人之力抵挡日本一国
2008年12月09日 10:58新浪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凤凰大视野] [李鸿章] [甲午海战]

清国北洋水师的飞速发展以及两次来访给日本以强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形下,建设一支足以对抗北洋水师的海军,成为了日本的最高使命。日本明治天皇发布诏敕,要不惜一切代价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日本国民纷纷捐款捐物,明治天皇自己即捐银60万两。正是在这样的动力下,日本完成了海军的扩展计划,其中包括专为对付北洋海军“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购买的“岩岛”、“松岛”、“桥立”3艘海防舰,向英国订造了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号等。到了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海军急速扩大,其快射炮以及船舰的行驶速度均超过了北洋水师。

相比之下,在中日海军竞赛的关键时期,北洋水师的建设却松懈下来。由于北洋海军看起来成军,以渤海湾为重点的防御体系已初步形成,加之慈禧太后的60大寿庆典、光绪皇帝大婚典礼、黄河河工等巨额开支,清政府的财政异常拮据。1891年,户部决定暂停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两年,将预算挪用于建颐和园。这一决策,使清国海军的发展停顿了下来,也使日本海军后来居上。

日本穷兵黩武之际,在清廷内部,统治者正忙于权力斗争,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老戏正在上演。

1889年,光绪年届十九,并已完婚。按照清朝惯例,光绪既然成人,慈禧就不便继续“训政”,于是,慈禧宣布“撤帘归政”,由光绪帝“亲政”。“亲政”和“训政”的不同之处在于,光绪可处理日常事务,逢重大事件,再请慈禧懿旨。但这样的“度”是很难把握的,在具体过程中,时有一些微妙的摩擦。慈禧哪里肯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呢?

由于慈禧肆意干涉光绪的日常工作,与光绪接近的朝臣愤愤不平,光绪也郁郁不乐,不甘心于傀儡地位。

于是,朝廷的大臣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派,一派是在光绪周围逐渐形成的并无正式组织的小集团;另一派大臣则团聚在慈禧周围,唯慈禧马首是瞻。时人称前者为“帝党”,后者为“后党”。

“帝党”的核心人物是翁同,翁氏先后为同治、光绪老师,曾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和军机大臣,他的主张是“尊王攘夷”。在“帝党”中,除翁同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些“清流”人士,并无实权,他们好空谈,于事无补。在这场明争暗斗中,直隶总督李鸿章自然是双方争夺的目标,但李鸿章岂是一个随便可以争夺的人,李鸿章虽然赞赏“帝党”革新内政的主张,但他又不满帝党在“抵御外侮”中一味不顾实力的主战态度。

在李鸿章看来,这种意气用事的主战,明显是目光短浅。而对于“后党”,李鸿章对于他们严重滞后的思维方式,拖拉而不思进取的效率又深感不满。

1894年是慈禧太后60大寿之年,阴历十月初十,是慈禧的生日。慈禧一心想举办盛大的生日庆典来为这个暮气沉沉的王朝“冲冲喜”,让列强领受天朝的威风。

时间刚跨入新年,正月初一,慈禧就来了个“殊恩特沛”,把一班大臣都加官晋爵一番,以示普天同庆--李鸿章赏戴三眼花翎,儿子李经迈,被任命为员外郎……同时,慈禧指派首席军机大臣世铎“总办万寿庆典”。既然“老佛爷”想大操大办自己的生日,举国上下都跟着大动干戈,清廷更是忙碌起来,原先只是想把颐和园修缮一下,没想到一动工才发现,工程越来越大,预算一再突破。

户部没有办法,最后不得不挪用原先准备给北洋水师更新武器弹药的600万两白银;李鸿章也不甘示弱,也挪用了以兴办水师为名从各地征集的钱款利息100多万两送给慈禧以解燃眉之急。这样的行为,用翁同的话来说,就是“用滦阳换万寿山,用渤海换昆明湖”,这算是李鸿章对慈禧前年在自己70大寿时赠送厚礼的“投桃报李”了。

新年刚过,李鸿章就直接预见了战争的不祥之兆。家门口的塘是最知深浅的了,对于李鸿章来说,北洋水师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战斗力怎样,李鸿章当然清晰不过。

1894年5月,李鸿章再一次检阅了北洋海军,之后,忧心忡忡地向朝廷提出:“西洋各国以舟师纵横海上,船式日新月异。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铁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犹胜。即日本蕞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舰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李鸿章奏折中的担心终于言中了,朝廷刚刚收到李鸿章的奏折,这边,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