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视野——《红与黑—中日二战交锋录 》
序: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力匮乏,武力贫弱,东北这块原本属于中国的黑土地,它的命运竟要由苏联和日本,甚至是美国等更多的西方国家来决定。凤凰大视野推出《红与黑—中日二战交锋录 》,以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切入点,采访了十位曾经亲历苏军出兵远东的苏联老兵,以他们对于战争的真实回忆和战争期间中日俄三国主要人物的个体命运为故事主线,与当时的历史大事件相结合,揭秘二战前后日俄关系的前前后后,为观众讲述苏军出兵远东的实情内幕。
第五集:苏联撤军
苏联军队在东北
美国《时代》封面
(左上:日本天皇 左下:斯大林 右上:溥仪 右下:蒋介石)
1946年1月21日,苏军出兵东北已5个多月。这天,蒋介石派夫人宋美龄带着国民政府要员周至柔、董显光等飞临苏军占领下的长春。按两国商定,苏军应在日本签字投降后3个月,即1945年12月3日前从东北撤军,但现在已过期快两个月了。面对一再推迟撤兵的苏军,蒋介石大伤脑筋,他先后派出自己的儿子、夫人前去慰问,实际上是向苏军下了逐客令。可是,斯大林会买蒋介石的账吗?斯大林拿出了当初令宋子文无比愤怒的《雅尔塔协议》,这让国人无法接受,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反苏游行。1946年4月13日,在美英等国及中国国内反苏浪潮压力下,苏军陆续从东北撤军。1946年5月3日,是苏军全部撤离东北的最后日子。这天,在绥汾河,即将上路回国的苏军士兵在阵亡将士纪念碑前鸣枪致敬。
《凤凰大视野》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8月29日(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8月30日(周六)09:00-09:35
相关资料:
苏军反常举动
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对于日军提出的停战交涉的回答是,关东军应于8月20日12时以后停止战斗行为。这种没有要求日军立即停战投降的反常举动,显然表明苏军对当时战斗的推进和战果还不满意,而一旦宣布日军投降,就有可能招致中国和美国介入受降。苏联希望利用达成停战协议以前的时间,加速扩大在满洲的占领区。事实上,苏联正是在8月18日到20日之间短短的两三天里,依靠空运部队和地面快速先遣部队相继抢占了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长春、沈阳、承德、旅顺、大连和平壤。这样,苏军便以最小代价取得了辉煌战果并占领了整个东北。
苏联的胜利还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苏军紧急出兵东北,迅速扩大战果,对于正在莫斯科进行的中苏谈判的结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由于阿拉莫戈尔试验场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对苏态度开始强硬起来,不仅在保证满洲门户开放的问题上对苏联施加压力,而且也对中苏条约提出干涉,"反对把大连港划归苏联军事区或把它作为苏联海军基地"。有了美国的支持,蒋介石的腰杆也显得硬朗起来,他甚至在8月13日指示中国代表团停止谈判并坚持要在下列几点达成明确的一致意见:(1)划定外蒙的边界;(2)旅顺海军基地成立中苏军事委员会;(3)为大连委派一名中国港务员。在这种情况下,杜鲁门甚至对中苏恢复谈判能否达成协议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
但是,比起原子弹的威慑力量,苏联向东北迅速推进给予斯大林在谈判桌上的优势更为现实,而对于蒋介石来说,个人的权力比中国的主权更重要,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威胁比苏联在东北夺取的权益更使他痛心疾首。这时,中国代表团最担心的问题是,在苏军已经开始进军东北的情况下,如果不马上签约,以便在条约内对苏军的行动有所限制,那么一旦苏联占领整个东北,后果可能更坏。斯大林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他在8月10日不无威胁地对宋子文说:"中国最好快些达成协议,不然的话中国共产党将要进入满洲……"面对苏联150万大军在东北的迅速推进,中国代表团在谈判桌上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8月14日,蒋介石无可奈何地批准签约了。正是这一天,日本政府决定无条件投降。
编辑:
冷足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