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一去--四川抗战将领殉国录第三集:
万里中原转战来,前师急报将星颓。
归元先轸如生面,化碧苌弘动地哀。
军令未闻诛马谡,思论空遣重曹丕。
灵旗风雨无穷恨,丞相祠堂锦水限。
——柳亚子
李家钰将军
声势浩大的“豫中会战”,40万中国军队在10万日军面前一触即溃,国民政府的嫡系部队及杂牌军们紧急撤向豫西。
秦家坡附近的旗杆岭上忽然响起了枪声。两个小时后,中国士兵拼死抢回了一具尸体。这个身穿黄呢军服、足登长统军靴的高级军官身中数弹,额上、左肋均被洞穿。
在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战死于枣宜会战后4年——1944年5月21日,中国军队又一位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豫中会战中殉国。
仓皇西撤中主动掩护友军
1944年5月21日上午,陕县东姚院的山路上,第36集团军总部正在行军。此时的李家钰,在混乱而仓皇的西撤中,心境可想而知。他1937年9月领军出川,从1939年冬天起奉令驻防河南孟津以西、新安以北、渑池以东黄河一线。四年驻豫,与日军战斗不断,他对河南西部沟壑纵横的丘陵地早已熟稔于胸,而于天府之国的膏腴肥美恐怕已有些生分。
始于月前的河南战事,在这位集团军总司令的胸中应该是郁结难释的。1944年4月18日拂晓,日军第12军第37师团在位于郑州与开封之间的中牟一带渡过黄河,向此处的中国军队发起猛攻,被日军称为“河南会战”、中国称为“豫中会战”的春季战事打响。1944年,随着太平洋战场的失败,日军在整个战事中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指挥的8个集团军40万部队,却在豫中会战中迅速溃败下来,到5月25日洛阳陷落,37天时间里中国军队丢失城池38座,可谓日失一城。
会战之初,中国军队已经侦知敌人将要发动攻势,在3月份的洛阳军事会议上,李家钰即向蒋鼎文建议,“与其等敌来攻,不如先发制人,使用飞机轰炸邙山头(日军在黄河铁桥南端的阵地),并继之以佯渡,以牵制之”。但这个建议并未被司令长官采纳。日军渡河后,仅两天,即在4月20日占领郑州。
李显然对战事前景抱有忧虑,他向手下的军官们传达会议情况时说,“这次战事发动后,洛阳危险得很。我们兵力虽是强大,但在配备上没有重点。而且一切部署,都要经过决定后才敢行动。这样遥控部署,就失去了灵活性,将来也难免有胶柱之虞。”然而,更让他担心的是,洛阳会议“不但没有决定如何对付敌人,而且对部署也没有丝毫变更或加强,只谈了将各军军官眷属及笨重行李、重要文件向后方转移”。
事实上,李的愤懑是有来由的。早在1942年,14军军长陈铁曾对李家钰说,像汤恩伯、胡宗南这样的蒋氏嫡系,要钱有钱,要武器有武器,而我们这样的部队,办法就很少。此后,李经常把这段话讲给下属们听,认定自己是一支杂牌队伍,只好当戏中的配角。
然而,配角很快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唱起大戏,因为主角蒋鼎文和汤恩伯已经西撤。失去了总指挥的各路大军也纷纷西撤。5月17日,李家钰、刘戡、张际鹏、胡伯翰先后抵达山中小集镇翟涯。
在白天参加的一个临时会议上,将领们一致认为大队人马争先恐后抢路走不是办法,如遇日军袭击,将损失惨重,并推李家钰作总指挥。李家钰慨然说:“如果明天继续西进,窃愿殿后,以免挤在一起,彼此都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