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秋,日本陷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两面之苦战,决意在常德与中国军队展开死战,以期摧垮中国军民抗战之决心。常德会战被众多历史家和军事家视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一战,常德城全城尽毁于战火,城中只剩一座西班牙教堂还有房顶,没有一块青石路板上没有尸体的。这一战,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中国军队仅师长就牺牲了三位。其中一位,便是预备十师师长孙明瑾将军。孙将军前线奋勇杀敌终换得马革裹尸还,却有人惟利是图骗走孙将军阵亡抚恤金,情何以堪。
投笔从戎 考入黄埔
孙明瑾,号玉轩,江苏宿迁宿城区人。先后在黄埔军校第五期和陆军大学学习。1925年崇实中学毕业,任小学教师2年,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对文学与外语颇有研究。
青年时代,立志投笔从戎,救国救民。1925年他克服困难,奔赴广东革命根据地,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在军校期间,他训练刻苦,学习努力,且性格温和谦虚,沉默老练、深受校方的赏识。毕业后,孙明瑾参加北伐军战斗行列,以作战有功,逐步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后又被上级选调到陆军大学第十四期学习。1935年考入陆军大学。
曾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明瑾请缨杀敌,率部转战各地,屡挫强敌,以战功升任陆军第十军第十预备师少将师长。
1937年“8.13”淞沪抗战,孙明瑾陆军大学三年级,奉命赴上海前线参战,英勇抗击日寇。战役结束,重返陆军大学,1938年陆军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官,兼入陆军大学研究院深造。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明瑾请缨赴前线杀敌,任第三战区第一科科长、高级参谋等职,后随军转战各地,策划作战,参加1939年南昌会战诸战役,屡挫强敌。
长沙会战:日军的万人坑
第三次长沙会战,从1941年12月18日敌军先头部队与我军前哨部队激战起,至1942年1月18日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下令结束战斗止,前后共历一个月,日军再次以可耻的惨败而告终!
会战结束,清理战场,共毙敌三万三千九百四十一人,重伤敌军二万三千零三人(总共毙伤日军五万六千九百四十四人),其中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十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大尉以下一百三十九人,击毙、缴获战马千余匹和大批枪炮、弹药及辎重。俘获之多,为抗战以来历次会战所罕见。我军奉命清理战场时,因见日军遗尸太多,战区司令部乃令平江、长沙、湘阴三县民工数千人,挖了三个大土坑,将日军尸体集体掩埋,每坑放敌尸数千具,并在坑旁立石碑,上刻“万人坑”三字,以作标记。
此次日本为策应香港作战而再次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没料到自己在湘北战场的伤亡人数如此巨大,竟是其在香港伤亡数的二.五倍之多。
中外媒体对长沙会战的报道
战役结束,盟军各驻华使节纷纷组织参观团奔赴长沙战场参观,高度评价我军的战绩。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八年抗战中的一场辉煌战役!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其太平洋上的攻势十分顺利,美英等国军队连连失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攻势。此时,中国战场已和盟军的反法西斯战场连成一体。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大大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威信。同时,对提高盟军的士气,支援美英军队在南方作战,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美国海军部部长兴诺克斯在《告中国人民书》中说:“数周以来,贵国在长沙之伟大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亦且为所有同盟国家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之胜利。”
伦敦《泰晤士报》称:“十二月七日(系指1941年12月7日,日军在此日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每日电讯报》评论:“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益见光耀夺目。”
美记者福尔门氏在视察后作如下报道:“中国第三度的长沙大捷证明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
各国贺电亦纷至沓来。美国罗斯福总统来电盛赞:"中国以劣势装备,对抗优越的敌人,此不屈不挠之精神,使其它联合国军民,均感受极大的激励......"
中共《新华日报》也于1942年1月1日发表社评,对我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我三湘健儿,我神鹰队伍,在此次长沙保卫战中,誓死保卫家乡,有效击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有决心、有实力,不让敌人在太平洋上得逞的时候,同时进攻中国......"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孙明瑾将军因坚守长沙,屡挫敌锋,战功卓著,晋升为第十军预备第10师师长。
下一页:常德会战:"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