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臣俘录》 第二集
熙洽(前中)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一直在北平的张学良,面对失控的局势,正忙着召集各方会议,商讨对策。不料从东北传来消息:吉林省公开独立了。宣布脱离南京政府与张学良的管辖,成立自治政权。这一天是9月28日,距离九·一八事变刚刚过去十天。吉林新政权的长官,并非原吉林省主席,张作霖的把兄弟张作相,而是张作相多年的副手,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公署参谋长熙洽。
熙洽满清皇族出身,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曾任奉天讲武堂教育长、吉林公署参谋长。九·一八之后成为东北投降日军第一人。历任伪满洲国省长、部长及宫内府大臣。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满洲国在苏联的攻击之下瓦解,熙洽也被苏联红军逮捕,而被解押到西伯利亚。1950年熙洽与其他满洲国官员被引渡回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久便病故于哈尔滨的战犯管理所。
《劝进表》:“劝“溥仪复辟之“进”
1911年,熙洽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成,准备回国效力清廷。不料,国内传来武昌起义的消息,很快,大清的江山土崩瓦解。熙洽当时的愤恨苦闷可想而知。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熙洽的首降之举有过明确的表述。当时在熙洽心目中,对中华民国极为仇视。九·一八事变后不久,熙洽认为时机已到,马上托遗老罗振玉从东北专门到天津,上呈给溥仪一封劝进表。
熙洽《劝进表》:
皇上圣鉴:敬陈者,臣熙洽跪。日本素知皇上德高恩重,久望皇上返吾祖发祥地满洲复位,以救苍生。为彼,臣树帜独立,将倾全力操练军队,扩充武器,在日本帝国信义资助下,先据有满洲,再图关内。此谓复兴之计,在此一举,亦是为臣期待20年之时机,今日终将到来。
九·一八事变后,开门揖盗
在中国近代文史资料中,有关熙洽叛降的记述说,当年东北军许多人心里都有小算盘,就是尽量避免和日本人拼掉自己的那点家当,尤其是熙洽,他还幻想靠这些本钱有朝一日可以逐鹿中原,重振大清祖业。
对恢复大清祖业,熙洽念念不忘。对效力民国政府,他也从未心甘情愿。面对日军的进犯,肩负守土一方责任的熙洽,却不惜"宁赠友邦,不予国人"。内心里,他一直抱着借日本一臂之力打回关内的妄想。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军方首脑于9月19日7时召开会议,一致赞同关东军的行动,即由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分别致电关东军,电文说:“9月18日夜以后,关东军司令官之决心和处置深合时宜,深信此乃提高帝国军队威信之举……”20日上午,参谋总长、陆军大臣、教育总监开会,会上军部希望一并解决满蒙问题,海军也积极支持关东军。侵占长春的日军第2师团司令多门二郎和熙洽是师生关系,熙洽与日关东军暗中早有联系,他于9月20日派人持函到长春见多门,表示甘心卖国投降。
吉林市驻有东北军第25旅张作舟部2个团,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所辖步兵3个营、骑兵1个营、炮兵1个营,以及迫击炮、重机枪、通信等各1个连。熙洽借口遵守蒋介石不抵抗的指示,在省政府召开军政紧急会议,不顾冯占海等人的强烈反对,命令驻省城吉林市的各部队及吉长铁路警备队分别撤出吉林市,集中在团山、龙潭一带,市内仅留少数部队与警察。
9月21日在熙洽迎接下,多门二郎率领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即占领了吉林。当晚,驻朝鲜日军混成第39旅团到达沈阳,接替了防务,第15旅团向长春集中。驻平壤的飞行第6联队的2个中队此时亦已到达沈阳东塔机场。9月23日又侵占了蛟河和敦化。在此之前,吉林东部的延吉、珲春、汪清、和龙等县已被日军占领。24日,日军又向辽宁和吉林西北进犯,先占通辽,继而又占新民,25日进占洮南。这样,在不到1周的时间内,日本侵略军就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座城市,并不同程度地控制了北宁、沈海、四洮、吉长、吉敦、吉海等铁路线,完成了其军事进攻的第一阶段。
(摘自《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下一页:引狼入室的背后到底有何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