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看袁世凯:泄密者 合作者 讨伐者
2008年04月21日 15:0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回望梁启超》第三集

1911年,武昌起义意外中爆发。中国的历史规律告诉梁启超,改朝换代将带来多年大乱,他希望利用自己在上层和军队中的人脉组织和平政变,免国家于兵火,实行立宪。但袁世凯出山,打乱了他的部署。

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梁启超结束了14年流亡生涯,选择了和袁合作。他希望自己的宪政思想能和袁世凯的实力结合,为中国找到一条和平温和的立宪之路。可惜,他找错了人,袁世凯为摆脱王权消失后造成的混乱,最终选择了复辟。

立宪派人士纷纷支持袁世凯当皇帝,梁启超此时却拍案而起,写下讨袁檄文。不久,他与徒弟蔡锷将军逃出虎口,在南方竖起护国运动大旗,再造共和。

广东新会的梁启超铜像

联合出于"建国"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风暴席卷了整个武昌城,随着武昌起义一声炮响,袁世凯又时来运转,从昔日一个"隐士"而官至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掌握了全部大权。而梁启超也由亡命海外的"捕臣"官至司法总长。昔日的冤家对手又联合起来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911年11月16日,袁复出之初即任命梁为内阁司法副大臣,梁虽未接受,但与袁已有函电往来,并托人致意:"兵事项城任之,言论自任",表明了联袁的意向。在恳辞司法副大臣的电文中,梁启超建议以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与袁也是不谋而合。袁对梁更是优礼有加,不仅于11月21日亲自致电推崇他"抱天下才,负天下望",敦请他回国赴任,12月3日而且以清廷内阁名义致电劝驾。此后,或以袁世凯名义,或以清廷名义,或致书、或来电,都是敦促梁启超回国。梁虽然没有接受袁的邀请,但是他在11月26日写给罗瘿公的信中自称抱定君主立宪宗旨,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依靠袁世凯,"鄙人既确信共和政体为万不可行于中国,始终抱定君主立宪宗旨:欲求此宗旨之实现,端赖项城,然则,鄙人不助项城,更复助谁?""吾自信,项城若能与我推心握手,天下事大有可为。虽然,今当举国中风狂走之时,急激派之所最忌者,惟吾二人,……以拨乱论,项城坐镇于上,理财治兵,此其所长也。鄙人则以言论转移国民心理,使多数人由急激而趋于中立,由中立而趋于温和,此其所长也。分途赴功,交互为用。"

对袁世凯而言,之所以会与梁启超联合,原因之一在于梁启超当时的社会威望。20世纪初,梁启超是中国舆论界的"执牛耳者",同时又是改良派的领袖。袁为了表示他"不遗贤才,共济时艰"④的诚意和苦心,大肆吹捧梁启超。原因之二是笼络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对付革命派,为其专制统治铺路。袁首先资助梁成立进步党,以便在国会当中对抗国民党,后又利用进步党人组阁,彻底打败革命党人,攫取专制权力;当进步党成为其专制障碍时,又迫其辞职,一脚踢开。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