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之躯弥补军火不足 石头房子成天然堡垒
一些军官在这里商讨作战计划,制定前线作战的方案,如何赢得战斗胜利。孙将军告诉我们,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在这里指挥作战,这是因为他喜欢进攻,他是一位老前辈将军,一生中都在打仗。
解说:台儿庄处在津浦线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为连接鲁南、苏北的交通枢纽,也是山东省的南大门。台儿庄繁荣于京杭大运河担当着中国南北运输主力的年代,这里曾商贾云集,淮河以北善做生意的回民多迁居于此,因此直到今天,这里的人口仍以回族居多。
1938年3月21日,汤恩伯的20军团在津浦线上与敌作间断而微弱的抵抗后,即奉命陆续让开正面,退入抱犊岗东南山区。敌军果然不出李宗仁所料,舍汤军团而不顾,尽其所有,延津浦线直扑台儿庄。3月23日拂晓,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前线搜索前进时与南下的日军骑兵部队遭遇,从而打响了台儿庄一线战斗的第一枪。
此时,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背靠大运河,已在台儿庄布下口袋阵,只待日军进入。
解说: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24日敌人开始猛烈炮轰我防御工事,战斗激烈,我第二集团军阵地每日落炮弹至六七千发之多。”当时日军一团的火力配备,超过了中国军队一个普通师的水平。日军攻击,往往先以重炮倾斜阵地,再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
孙连仲部武器装备极差、枪支混杂,它脱胎于冯玉祥的旧西北军,在中央眼中是杂牌部队,人员、弹药长期得不到补充。临阵前,才由李宗仁将军急调入一批重武器。这支部队名义上叫集团军,实际上只有三个师,在台儿庄有两万余人;而日军有一万多人,以当时两军火力水平,中国军人的人数需在日军7倍,两方才能战平。
卡帕拍摄的这张照片反映了中国军人的战斗方式,一位中国士兵在同伴的帮助下,正将十二颗集束手榴弹往身上绑,他要以自己的血肉身躯钻到敌人的坦克下,引爆炸弹。中国人当时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弥补火力的不足。
解说:今天,我们在台儿庄附近的村落,仍然到处可以能看见这些从地里挖出的巨石。这些石头也是李宗仁选择这里“瓮中捉鳖”的原因之一。
村民:那个山底下不都是石头嘛,用那石头好省啊,这地下都有石头,你看。你看,这个搞这个它最能代表那个时间性,这个是最能代表过去的东西,最那个的。
解说: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台儿庄一带,耕地之下盛产石块,居民多叠石为墙,以故每一住宅皆系一堡垒”。1938年当时,台儿庄不下六千座的石头房子就是中国军队的天然堡垒。
林治波(专家):把它利用起来的话,有利于进行防御战,因为那个点就在那儿,就如果当时要是没有这个点的话,那我们就得构筑工事,它有了这一个坚固的点,我们构筑工事的工作量就会减小。
下页内容:汤恩伯拒不支援 四十人敢死队只三人幸存
相关新闻
编辑:
尉晓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