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结义蒋介石 李宗仁初奠民族复兴大战之基
2008年03月25日 17:35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北伐前夕蒋介石与“死敌”李宗仁结义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来纪念发生七十年前的一场胜利。在这场胜利之前,我们与外辱交战,几乎每战必败;在这场胜利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相信我们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直到七十年前,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台儿庄。可以说,这个小城镇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从这个点开始,我们走向了胜利,变得一切皆有可能。

解说:这张闻名世界的中国士兵肖像,拍摄于距今恰恰七十年前的1938年4月。照片的拍摄者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

他拍完这张照片后说:“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当年5月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正是这张即将开赴台儿庄作战的中国士兵的照片。

1938年1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正在军事地图前盘算着自己手里的兵力。

解说:此时,他还没有注意到那个叫台儿庄的小村子。他正在盘算,中国军队如果在徐州与敌人决战,胜算有多大。

自1937年“七七”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日军席卷华北和江南,中国近百万精锐主力损失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此刻,日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像一把巨大的钳子沿津浦线收拢,地处津浦线与陇海线的交叉点的徐州成了焦点。

林治波(专家):徐州自古以来是战略要地,把这个地方一打下来,华中华北就连起来了,是不是啊。西边可以向西打,接着向西进攻武汉,那么东边就到海了,整个南北两边都控制起来了。

解说:李宗仁每天清晨或午后,都骑马到徐州的主要街道去巡视一番。他故作悠闲,是为了安定人心。当时徐州的居民已经预感山雨欲来,几乎迁徙一空,市面萧条,形同死城。

李宗仁心情极沉重,这一年,他四十七岁了,作为桂系的领袖,他在近三十年的军事生涯中,经历了大小军阀内斗不下百战,但指挥大军抵抗外辱,这还是他人生中的头一遭。

解说:就在徐州会战爆发同时,一条商船正从法国马赛港起航。一批欧洲左翼的文化人要来中国报道战事。他们是荷兰导演伊文斯、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善良而正义的英国作家奥登以及他的同性恋伙伴、作家伊舍伍德。导演伊文斯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要拍一部关于中国抗战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影片的背景就是徐州。

《四万万人民》同期声

侵略者们已经占领了沿海重要城市,但是中国人民的抵抗也已经组织起来。

一个月后,这一行人来到了中国汉口。

卡帕在汉口火车站拍到了这张照片,为防止日本飞机轰炸,一列将要开出的火车挂上了德国万字旗。与蒋介石政府一向关系很好的纳粹德国,迫于法西斯盟国日本的要求,将军事专家和援助物资撤出了中国。英美也不想在东方惹怒日本,世界好像抛弃了中国,任凭它与法西斯孤军奋战。

张同新(专家):用罗斯福的话来说,他就要对中日战争实行检疫隔离政策,就是中日之战好像一个大瘟疫,那么他就把这瘟疫区隔离开,美国呢不参与。

荣维木(专家):日本感到就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援助并没有实质性的援助,而且他们还分析,就是如果要是继续下去的话,中国可能发生内乱。

解说:几十公里以外的徐州此时市井似乎已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一般市民见司令长官李宗仁尚有闲情逸致,天天出来试马,相信战局已经平稳,相率回市开店复业。但李宗仁的内心并不轻松。

日军此时已经开始在津浦线南北两端发起攻击。如果日本人拿下津浦线,其南北两条战线将连成一片,中国的整个海岸线都将置于敌人统治之下。李宗仁想,如果第五战区能在津浦线上将敌人拖住数月,使武汉后方有充分时间重行部署,抗战还可继续与敌人作长期的纠缠,他此时顾虑重重,特别是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到底对他是什么态度。

李宗仁对蒋介石素来成见很深,他说:“蒋先生的一贯作风,却是假全国一致团结、共赴国难的美名,企图将这些非他嫡系的杂牌军悉数消灭。”

荣维木(专家):“九一八事变”以后实际上很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抗战的主张,李宗仁也提出来了,当时叫做抗日反蒋,不光是共产党提出来的,国民党也提出来,但是当时反蒋是主要的目的,抗日是招牌。

解说:北伐以来,蒋介石的嫡系是以“黄埔系”为骨干的中央军,至于桂系、西北军、东北军、川军等杂牌军,都是中央打压、挤对的对象。而桂系首领李宗仁是杂牌军的领袖,始终是蒋的眼中钉,但1926年北伐前夕,蒋、李二人也曾结拜为兄弟。

下一页:蒋介石统治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省主席却并非蒋介石嫡系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