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破举重世界纪录的“民族英雄”:陈镜开
2009年02月24日 08:3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风范大国民] [马鼎盛] [陈镜开]

镇上的人纷纷迷上了举石锁的力量训练

解说: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出征奥运会。肩负着叔侄两代人的希望,陈伟强出现在洛杉矶的赛场上。他奋力拼搏,以281.5公斤获得金牌。

陈满林:虽然我不能参加奥运会,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奥运会。但是我的学生完成了我的心愿,我的侄子也完成了我的心愿。所以我也是比较安慰。

马鼎盛:当年19岁的陈镜开拉着板车走进举重房,改写了人生;少年身材瘦小的陈满林是为抵抗高大同伴的欺负去练健美,三哥陈镜开的开国第一举让四弟陈满林明确了发展方向;他们的侄子陈伟强,当年面临毕业后人生道路的选择,不当兵,不举重就要回农村,三思之后还是传承举重世家的优良传统,去圆两位叔叔的奥运梦。东莞石龙这个12平方公里的小镇涌现出何星辉、叶焕民、史丽华、王元峰、李创欢、岳平田等举坛猛将,他们多次打破世界记录、青年世界纪录和亚洲纪录,成为国际举坛中的黄埔军校。所谓“人杰地灵,名将辈出”,也得靠个人苦练巧练。

1980年在全国举重锦标赛上,个性好强的陈伟强破天荒地想在一举打破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可惜他失败了,肘关节还受了伤。以后,陈伟强又多次在训练中受伤,形成习惯性脱臼,随后还发现患肝炎,陈伟强想到退役。但是陈满林和陈镜开时时鼓励他说;我们的家族从没有服输过,要勇于挑战自己,终于使他重新燃起斗志。经过一年多艰苦有序的训练,陈伟强的实力基本恢复,已过巅峰期他还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勇夺60公斤级金牌。某西方报纸题目是《意外的金牌》,说按他的条件,根本不可能达到那个水平,但凭他不服输的拼搏,他做到了。

解说:石龙是广东东莞地区最早设镇的地方。据说在清代的时候,这里习武之风盛行,曾出过多名武举人。可是后来不知为何,镇上的人纷纷放下了刀枪剑戟,迷上了扛石担、举石锁的力量训练。似乎在冥冥之中酝酿着一个新的传奇。

陈伟强:这里就是石龙镇举重博物馆,也是我们国家目前为止唯独的第一家举重历史博物馆。这里曾经摆了很多从石龙举重开始的时候,最早的时候,民间的那种石担、石锁那些东西。

陈伟强:这张卧推架是我三叔陈镜开跟我大伯陈枝,把我太祖母的床板给锯掉,做成一个卧推架。这两个东西比我的年龄还大了,可能都五十多年了,这个俯卧撑架子。

解说:至1986年,石龙举重运动员共18次打破世界纪录,10次超破亚洲纪录。赢得了“举重之乡”的美誉,石龙中山公园也竖立起举重雕像,1987年,国际奥委会授予陈镜开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997年陈镜开入选国际举联名人馆,现任亚洲举重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

马鼎盛:距离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还有一年,陈满林说73岁的三哥陈镜开一直忙着亚运会的活动。他的口头禅是:“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我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市民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为广州申亚制造良好的环境。”当年,陈镜开无惧浑身伤病,在国际大赛举起中国人的尊严和国威。这陈满林外号叫海珠桥墩,陈氏家族的一大特点:大腿呈四方形,就像广州市海珠桥的中流砥柱。陈满林是中国举重运动员的长青树,就靠一双稳如泰山的腿,这桥墩形腿可不是天生的,它是十年三千六百天的枯燥训练挣来的。陈满林说:“我这一生从不后悔,我把全部都交给了举重,虽然付出青春,奉献了心血和汗水,终于为中华民族争得荣光和尊敬,为祖国赢得国际声望和地位。别说是一点点伤痛,一些些困苦,就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风范大国民》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周六)18:30

重播:(周日)04:30  (周一)13:30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