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孙中山原是改良派
解 说:孙中山在提出革命的主义和政策之前,还是个改良派,他曾撰写《上李鸿章书》,上书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富国之大经,在于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思想,把救国的愿望寄托在当权者的改革上。
林家有:现在看来,他给李鸿章的上书,他主要的思想,还不是想要革命,要推翻清朝,他不是的。他主要是什么呢?还是考虑了一下,采取提些意见,提些建议,看看能不能够,清政府那些官员,能不能实行一些改革,把这个国家改造好。那为什么马上后来要转变呢?要变这个思想呢?因为他向这些人提供这些建议,这些人都不理他。
解 说:正当孙中山继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朝军队节节败退,而当政的慈禧太后,却忙于庆祝六十华诞,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清廷的腐败、无能,让孙中山深受刺激。
林家有:过去我们是跟英国打仗,法国打仗,跟西方那些大国,现在跟东方的小国,跟日本打仗,日本竟然把中国打败了,那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啊,对一些广大的新士啊,那些人的刺激很大,包括孙中山在内,刺激很大,他说中国要改变了,非变不可,不是和平地变就是激进地变。所以孙中山他就采取激进的办法,他跑到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我就是要搞革命了,要推翻了。
马鼎盛:开放改革时代的金句,振兴中华,原来是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的革命的革命纲领,在中华民族受到蹂躏的年代,振兴中华,是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声,为着民主、共和的目标,革命党人决定在1895年重阳节,发动广州起义,不幸被奸人告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设计者陆皓东被杀,起义流产,孙中山面对逆境沉着应对,他在路上遇到清政府很多的鹰犬,同行者惊异地问,今天怎会遇到那么多兵啊?孙中山镇定自若地答,是来侦查我的行迹。有人就问,为什么?孙中山说,人们都在议论我将起义,你难道不知道?清兵因为还没接到逮捕孙中山的命令,有人见他大胆地道破其侦探身份,只好悻悻离去,后来兴中会领袖郑士良回忆说道,我也想逃,但是看见孙大帅那样处之泰然,若无其事,所以不便逃走。
孙中山临危不乱,愈挫愈奋,作为革命的旗帜,他凝聚起千百万反清志士,前仆后继的地冲击这个末代王朝。
解 说:广州起义以后,孙中山接二连三发起几次革命,都以失败告终,同盟会元气大伤。
革命遇挫,爱将叛变,夫人小产
解 说:1911年,时隔六年,孙中山得到海外华侨捐款,决定再次在广州起义。4月8日,同盟会在香港开会,决定分十路进攻广州,从香港派八百敢死队到广州,预定4月13日正式起义。
不料当天晚上,同盟会会员温生才独自行动,刺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此后引起广州当局的严密戒备,起义的枪支运到广州,又碰上清军四处搜捕革命党人,部分秘密机关遭到破坏,起义进退维谷。
4月27日,黄兴留下绝笔,率领敢死队百余人强行起义,与清军展开激励巷战,终因寡不敌众,死伤惨重,黄兴负伤被救,广州起义再次失败。战死及被捕牺牲者共计86人,这些烈士是同盟会中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此战损失惨重,最后,同盟会会员,广州著名画家潘达微变卖家产筹集经费,挺身为烈士收尸,冒死将72烈士合葬于黄花岗。
马鼎盛:广州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十次反清暴动,起义失败之后,同盟会丧失了多年积聚的革命精英,但他坚信,能创大业者,莫不成于艰难困苦之后。1911年秋,武昌起义一省告捷,使全国各省纷纷独立响应,1912年元旦,孙中山受邀请回国,是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立章建制,刷新政治,革除旧弊,移风易俗全方位铲除帝制,建设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