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南极迎来首次人文盛会

2013年12月02日 14:21
来源:凤凰卫视

日前,参加“南极论坛2013南极行”活动的全球160多位人文学者、科学家、企业家和宗教界人士,探访慰问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论坛成员与长城站科考人员进行了热情交流,献上了精心准备的合唱节目和音乐家朱丹的小提琴独奏,并在长城站永久留存“南极论坛”纪念牌。

此前,“南极论坛2013南极行”日前在南极大陆举办了首场主题演讲会。据悉,此次活动是人类在探险、科考之后,第一次借南极之光为人文思想注入新的灵感。

日前举行的演讲会上,中国极地科考团第一任领队颜其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地球中心副主任阿瑟•莱姆、浙江天台山宝华禅寺住持果宁法师、经济学家许小年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南极被称为“最后的净土”,是世界上唯一一块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大陆,它蕴藏着巨大的、为人类所共有的资源。1958年,12个国家达成的《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在南极的领土要求,成为处理多种类型争端、多种类型诉求的典范。

颜其德和阿瑟•莱姆介绍了人类对南极大陆探险科考的历史、南极的现状以及这个大陆及周边海域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果宁法师和许小年则分别从佛教思想和反思“科学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现当代文明,指出借助纯净的南极这个平台,重整人类心灵的独特价值。

此次由香港、纽约、日内瓦、巴黎等地相关人士参与发起的“南极论坛”遵循《南极条约》的核心思想,将舍弃国别和领域差异,立足探讨人类共同责任和利益,以求共同发展。
除两场主题之外,此次活动还将组织多场对话、讲座,并视频连线纽约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日内瓦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将美欧人士与南极大陆举办人文盛会连成一个全球化讲坛,进行深入的交流对话。

“在南极那样的环境下,人们的思考会发生变化。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可能受到影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章新胜说。南极论坛尝试创造一种新的平台,讨论世界共同价值以及对南极的保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主任朱安•考夫曼(Joan Kaufman)表示。

另悉,“南极行”是南极论坛的活动之一,此论坛将形成常规机制,随后,“南极智库”和“南极会”活动将于明年启动。“南极会”是一个可以经常性互动的平台,主要吸引商界人士,他们在物质上富足后,需要思考精神层面的贡献和责任。“南极智库”则通过与更多国际机构、组织和学校建立联系,将各个领域的专业学者聚集成一个个专业团队,每年发布涉及人类共同利益和责任的报告。

为什么取名为“南极论坛”?为什么要去南极举办?

章新胜(南极论坛发起人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南极是世界上唯一一块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区域,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是人类最后一个聚宝盆,这些财富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1958年,12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六十多次会议,终于在1959年12月1日达成了《南极条约》。条约于1961年6月23日正式生效。在《南极条约》签订前,不少国家都对南极大陆提出过领土诉求,斗争十分激烈,有的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的领土要求;所有的资源不能开发,一旦开发,都得共享;所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全员共享。《南极条约》是处理多种类型争端、多种类型诉求的典范。

由香港、纽约、日内瓦、巴黎等地知名人士参与发起的“南极论坛2013南极行”活动于日前在南极大陆举办。现在有很多论坛,这些论坛上每个代表、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辩护和争取。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类的共同利益要大于不同利益。我们需要一个论坛、一个平台,来讨论人类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利益,这个共同的利益并非与个体利益相对立,而是包含了个体利益。基于这样的考虑,也基于南极的独特特征,我们认为,将“南极”作为这个论坛的名称,再恰当不过。

林杨(南极论坛秘书处负责人):很多人都曾为“论坛到底要不要去南极?”而纠结,因为担心踏足南极而破坏南极的生态地貌。但是,如果不了解一个地方,也就很难真正地去保护它。整个南极相当于1.5个中国,但是,每年受严格数量控制的游客不到 2万人,所以对南极来说,一个游客的到来对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每一个被严格控制的游客都会时刻谨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带来;除了回忆,什么也不带走。

只有真正到了南极,你才会从南极的纯净之美中,经受一次刻骨铭心的洗礼。一种对自然的膜拜会不断地激发你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你真的会发现你过去的人生目标与价值观已经在这南极之行中被实实在在的颠覆了,这就是南极所特有的神奇作用,这就是南极赠予我们的精神与价值。旅行不仅是躯体的抵达,灵魂亦与之同步。

南极论坛不一定都要到南极举行,但首届论坛应该要在南极举办。

卡尔•伦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海洋与极地项目主任):我并不认为南极论坛的成员会环境造成破坏,与过去相比有巨大的进步的是,当前大部分成员在意识方面都对环境保护高度敏感及关注。同时,在纪律方面,现在也有清晰的规范来引导人们在南极的行为。

我认为人们拥有亲临南极的体验是异常重要的,身临其境后与环境产生的共鸣,与普通的了解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人们只保护自己了解并热爱的事物。”你不会真正去关心它,除非你与之发生真正的联系。

汉斯•道维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当每个个体亲身感受南极的景象时受到的心灵震撼是巨大的,它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整个环境问题,同时思考自己在这一进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张宇燕(南极论坛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去过南极的人都知道,登上南极大陆有很严格的规定。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会尽力做到最好。我也曾纠结,这个论坛为什么一定要去南极大陆举办,这样一个探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论坛,似乎在哪里开都行。但是去过以后,我相信,有一种收益看似“仪式”,却很有实际的价值。

“南极论坛”谈什么?

林杨(南极论坛秘书处负责人):南极精神与南极价值、其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共同责任,这是人类的最高利益问题。这个概念看似比较抽象,但是确实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哲学思考和终极关怀,体现其思想和社会精英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边界。

张宇燕(南极论坛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在知道南极论坛以后,我参加了几次筹备会,讨论论坛的主题、章程。确定下来的是:坛要讨论人类的共同命运和挑战,比如生态问题,比如世界公共产品的提供。

“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世界与中国未来10年”,本次南极论坛的这个主题非常具体,比如:我们可以探讨气候问题、稳定贸易体系的问题、反恐问题、保护环境问题等很多问题,南极论坛是一个开放的、涉及所有问题的平台。

章新胜(南极论坛发起人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南极论坛的宗旨是“思考人类文明,关注地球环境,推进均衡发展,实现共同价值。”我们探讨“新文明”的概念,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式?是不是还是只关注车子有多大,房子有多大?我们不能再追求GDP的最大化,而是应该思考GDP多少才最合适;企业不能再仅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应该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

汉斯•道维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我建议论坛至少设立两到三个议题。

其一是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北极和南极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是许多国家和城市都将面临的严峻挑战。以中国上海为例,海平面哪拍上升半米都将带来灾难性的变化。因此关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对于南极所造成的影响至关重要。

个体在南极问题中的责任和使命是我认为值得讨论的第二个议题。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南极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资源,人们应当共同爱护、珍惜、享受它的美丽。当然,现存的一些国际法律法规使得南极的所属更偏向于某些国家。

首届“南极论坛”将有什么预期成果?

章新胜(南极论坛发起人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2013年南极行活动,有165人来到南极,历时十天。同时,有许多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在纽约和日内瓦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南极论坛。会后,我们将发布此次南极论坛的相关成果。

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探讨时,我们也想将南极论坛辐射到教育领域,让中小学生、小朋友认识南极,让他们拥有“地球”、“人类”这种大社会的概念和视野。

朱安•考夫曼(南极论坛组织者之一、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主任):全球视频连线的论坛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很多人没时间去南极,但是通过视频连线,我们有机会听到更多的声音,也让更多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或其它机构的科学家能够分享思想。

作为一个智库,它可以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关于南极的对话,将影响力延伸至普通大众。我没听说世界上还有其它关于南极的智库,南极论坛很好地帮助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道合作保护南极。

南极论坛将会与媒体紧密合作,加强有关南极的公众教育,引导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改变精英。论坛要改变人们的思想。

卡尔•伦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海洋与极地项目主任):我希望能促进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对于南极的了解、关注并产生亲身投入、参与其中的意愿。这需要与公众良好的沟通,很明显你就正在做这样的事情,让大家知道我们这个论坛在做些什么,并让大家共同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们可以为那些对这项事业感兴趣的国家提供一个范例,告诉他们如何去完成这样的工作。

“南极论坛”筹备进展如何?今后有什么活动计划?

章新胜(南极论坛发起人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我们即将进行的2013南极行,只是南极论坛的活动之一,除此之外,我们会形成常规机制。明年我们要启动“南极智库”和“南极会”。南极会是一个可以经常性互动的平台,主要吸引商界精英,他们在物质上富足后,需要思考精神层面的贡献和责任。南极智库则是“思想源”,通过与更多国际机构、组织和学校建立联系,将各个领域的专业学者聚集成一个个专业团队,每年发布一份南极报告,这份报告不只说南极,而是说世界,说人类共同的课题,涉及人类共同的智慧和需要。智库的成员每年形成不同的专家组,举行专门性很强的深度研讨,成员们发表观点,寻求答案,提出解决方案。

卡尔•伦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海洋与极地项目主任):我觉得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人们的聚会而带来改变和进步。

我认为有很多种方式都将相当有益,一个在论坛期间促成一些协议或者决定,由政府机构实现,或融入公共性的《南极条约》;另一种是参与者返回祖国后,可为从事南极治理的人提供在船上所得的见闻与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论坛,建立起类似于校友会的“南极极友会”,这些有着共同经历的人们的组织,在返回各自的领域后将在在当地做出的更多的努力,通过这样一个组织去分享、传播和扩大,由此形成一个在全球各地同步进行的网络化的发展进程。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南极 人文盛会 人类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