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海波:行走的快乐

2009年06月18日 15:28
来源:www.cctv.com 作者:艾中 张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黄海波,早期《东方时空》时空报道记者、《直播中国》主持人,参加过两极跨越活动,自称是一个行动派的人。央视与凤凰卫视曾携手,推出《走进非洲》大型系列活动,黄海波担纲其中一条线路的领队,再次实现了自己行走天涯的愿望。

2003年1月下旬,《走进非洲》全体人员在顺义央视培训基地集中,进行为期三天的集训。在集训的间隙,黄海波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事业和爱好连在一起是幸运的

黄海波大学毕业,就把自己的关系落到了街道。为的是行走天涯的方便。

“我从上大学之前开始,梦想的就是做现在这点事(周游世界)。特别是那时候中国还比较封闭,人们对外界的渴望,是现在的年轻人想象不到的。就想出去,出去看看,出去走。”

高考志愿,黄海波填报的是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本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进中央电视台,可是一想到一签五年的合同,只好放弃。

1993年,黄海波如愿以偿地出了国,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电影史专业。可他对理论并不感兴趣。留学生活是艰苦的,走之前,虽然家里已经倾其所有给他带上了一笔钱,但几个月下来,所剩无几,黄海波只能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处找工作兼职打工。

有一次,他应聘一家公司,十人中才录取一人,侥幸的他被选中了。更让他意外的是,他接到的竟然是就职通知书。要知道,当时日本经济并不景气,就业压力十分大,得到这样的机遇实属不易。黄海波犹豫了,他找到自己的导师,导师明白告诉他,他目前所学的专业,将来的确很难找工作,如果现在就考虑就职,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促使黄海波做出最后决定的,还是国内的发展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想回国看看,而这家公司,正好可以派他回北京。

1995年,也正是国内电视高速发展的阶段。出国前,黄海波还不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叫《东方时空》,是在国外的日子里,他开始发现并关注上了它。回国后,近距离地看着《东方时空》如火如荼地发展,黄海波坐不住了。

日本大公司提供给他的待遇是优厚的,那段日子,对黄海波来说,简直是一种养尊处优的日子,但如果是五十岁以后过这种日子,他会很安心。于是,“春心荡漾”的黄海波辞去了这个职位,投身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成为《东方时空》的一员。

《东方时空》以实习生的待遇,每月开给他六百元。我们问他,前后两个职位收入的落差是多大,他笑,说没法比,非常大。但黄海波终于获得了自己心仪已久的职业。

“你的工作,也就是你所从事的事业,如果能把自己的爱好和事业联系在一起,我觉得是特别幸运的。”

两极归来曾经一度决定再也不走了

其实早在出国前,黄海波已经参加过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拍摄。在国外,学的又是电影,影视的情结如终未了。进入央视,一方面接近了心中理想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再次满足了他行走的欲望。尽管,这样的行走只是在国内。

担任《直播中国》主持人期间,黄海波参与了多次大型直播活动的报道,从云南抚仙湖到苏州的水乡,从哈尔滨的冰天雪地到自贡的盐场,一年中,他有一大半的时间是漂泊在外。最长的一次,是2001年参与央视和凤凰卫视携手打造的《极地跨越》,一去就是半年,足迹踏遍加拿大、美国、古巴、墨西哥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三万多公里。

行走是快乐的,但也是充满危险的。每一次的出行,都意味着挑战与风险的并存。回想起生平所历,黄海波坦言云南抚仙湖水底考古是最惊险的一次。当时,他刚刚学会潜水,就要担任水下主持的工作。在直播的预演中,他第一次下水就和周围的同事走散了,在20米深的水下,黑黢黢伸手不见五指,恐怖和绝望笼罩着他,但他还不能太着急,因为稍微有点潜水常识的他已经知道,如果上潜的速度过快,同样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正在这时,他的手触摸到了船体抛下的一根铁锚,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黄海波顺着这根沾满水草脏兮兮的铁锚一点一点地往上升,终于脱离了险境。

还有一次,是在六盘山。当时拍的是《望长城》。那是一个夏天的日子,他们行走在山顶的盘山公路上,一侧就是深渊。行进中,汽车一不留神上了一块冰面,冰体开始滑动,司机下意识地踩了一脚刹车,汽车就在冰面上原地打了几个转,最后车尾被路边的栏杆一挡,才停了下来,众人如从噩梦中苏醒……

两极之旅,更是历险无数。但这些,他从来不跟家人诉说。

行者自会在行走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满足,以及推动着一项事业向前发展所得到的成就感,但对于后方守望的家人来说,等待是痛苦的。从两极之旅中归来,黄海波曾经一度决定不再出行,不是惧怕挑战,而是另外的原因。

[责任编辑:石冰] 标签:黄海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