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中生代点将---卢琛
2010年02月08日 16:5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很害怕一字不改的东西"

"琛式"播报是卢琛的拥趸给她的播报风格起的名字,具体描述为:语速不定,时快时慢,音量有变,时大时小,然而不论如何变化,却总能叫人一听就懂,而且感到自然和谐、悦耳动听。卢琛说自己对播报风格没什么设计可言,"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而且想把这些东西传递给对方的时候,你自然会那样了。"

卢琛早些年还在央视做新闻主播的时候,她的"琛式"播报在一众"字正腔圆"中显得十分"刺耳"。有意思的是,卢琛是如假包换的内地播音艺术最高学府--北京广播学院(现更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毕业生,对此,十个人中有九个都不太相信。

当年,携着超过高考一类重点线的分数,卢琛成为播音系难得一见的高分新生。但这个入学、毕业都成绩第一的"尖子",播音班的班长,却也有搞不定的东西,那就是新闻播音,因为她"很害怕一字不改的东西"。

卢琛小时候不到6岁就做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小主持人。少年时代,家乡省里、市里所有大型青少年活动几乎都是她主持的。遗传了妈妈的语言天赋,小卢琛演讲、唱歌、写作处处生花。也因为如此,读播音系时,从小就习惯于随意自然表达的她,对一本正经的新闻播音心生排斥。于是,这个好学生也偶尔会悄悄缺席几次发声练习课。

即便如此,卢琛仍然认为科班训练对一个主持人来说是重要的。"同样是向人传达信息,有没有经过训练其实差距还是很大的。我更强调一种语言表达的节奏,而其他人,比如评论员,他们是不会想到表达方式问题的。广院的学习其实已经让我在骨子里面有这个意识了,只是有时候我没有发现它。"

"琛式"播报就是如此炼成。

"以前不知道新闻是可以这样做的"

卢琛大学时的梦想是主持环游世界的那种节目,任人自由发挥,活泼中又带着一点知性,就如同当时央视国际部有名的主持人王雪纯。

在临近大学毕业时,卢琛确实在国际部实习过一段时间,也正是由于这段时间的优异表现让她毕业后顺利被分配到央视。正当她满心欢喜地以为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侯,却接到通知说,自己被分到了海外部做新闻主播。当时的海外部,也就是今天的央视四套还仅仅是个对外频道,并没有在中国境内落地。也就是说,她每天主持的节目,身边亲友即使打开电视也看不到,并且是她最不擅长的新闻节目。

这个小小的"差错"确实给当时的卢琛造成了一点点心理落差,但如今看来,假使不是在海外部这个接受新思想最快的地方,又如果海外部当年并没有选择卢琛主持改版的新节目,现在的她什么样子也许还要两说。

2000年,卢琛工作了两年后,央视第一个六十分钟的早间新闻直播节目《新闻60分》出世。在那个年代,在相对保守的央视,海外部的这档新节目可谓相当超前。它有嘉宾访谈环节,并加大了新闻同期的运用,很多时候会直接切到新闻现场,让主持人就着CNN的信号画面现场解说。更可贵的是,它摒弃了国内时政新闻、会议新闻优先的传统,将当天发生的重大国际时事作为头版,完全按新闻规律办事。

《新闻60分》让卢琛第一次感觉到了做新闻节目的乐趣,体会到了什么是主持人的新闻感和驾驭力。她那扎实的英文功底得以充分应用,无法规定动作的新闻现场时间,让她可以彻底丢弃字正腔圆播音的脚本,更多依靠自己临场的发挥。"琛式"播报也就在此时萌芽。

"以前不知道新闻是可以这样做的,当这样一个节目形态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这种模式就很符合我个人的性格。做《新闻60分》那段时间是我真正有自己风格的一段时间,主持人感强一些。倒不是说这段时间有多成功,但给人感觉很特别。"

2000年,也是后来带给内地新闻界颠覆性冲击的凤凰卫视资讯台成立的元年,这意味着,卢琛的主持风格以及《新闻60分》这个节目的确算是中国内地新闻专业化的先行者。这样的异动引起了美国的注意。美国大使馆邀请卢琛参加中国媒体业青年精英访美交流活动。这一个月的交流可以算是卢琛事业转折的第二个助推器,在美国媒体界的眼见耳闻促使她还未回国便迫不及待地下了决心:"得出去读书了!"

"到了那边,眼界就不一样了,发现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而不是像我在这儿,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表现的。"

回国后仅仅三个月时间,卢琛申请到学校,跟台里辞了职,风风火火奔向了英国。

"我绝对不会说我不明白的话"

卢琛在英国攻读"全球化与传媒"专业,学得尽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似乎与媒体有点不着边,但这正是她煞费苦心的选择。

"那个时候开始享受政治,喜欢研究国际格局,觉得很有意思,你会发现其实新闻发生的根源就是这些。这个专业对我后来的工作铺垫很重要,让我看问题的角度很宏观,看到的趋势性很强,不会掉到每一个新闻本身里头。"

从英国学习归来,卢琛又被央视四套找了回去,而促使她答应回巢的原因又是一档改版的新节目。

"那个改版当时算挺新锐的,已经是要设置评论员在旁边坐着,随时点评重点新闻,还有读报环节。主持人要求有特别强的驾驭力,调配所有外面记者的连线以及场内的专家。那时候才2003年,而这种节目形态是完全按西方模式走的,连演播室设计都是CNN风格的,当时就接受了,觉得是正经在干事。"

二进央视,卢琛形象大变,她跟化妆师要求画很重的烟熏妆,戴很"扎眼"的首饰,穿很低胸的衣服,头发也搞得很夸张,总之整个造型是西化的,一下子给人很深印象,搞得其后四套的化妆间里掀起了烟熏妆的小浪潮。

作为一名主播,卢琛却经常在直播前仔仔细细地修改自己即将播报的稿子。对此,稿子的原作者--记者们并不太在乎,因为对于卢琛每次做出的修改,大家基本上是信服的。于是卢琛的手稿上总是写写划划堆满了字。其他主播们总会开玩笑地说,你能找着你要说的话么,"但是我不改我就觉得这东西我说不清楚,我绝对不会说我不明白的话,他们写给我的东西我认为没有说清楚的,比较业余的,或者不符合事实的,我肯定会把它改了。"

从英国回来后,卢琛不再是被迫走入新闻世界的那个随性的姑娘,她步步领先,表现出强有力的驾驭感。"所以说见世面还是挺重要的,因为你在国外的生活,你学的东西,你看的东西,你经历的,这当中随便挑一样东西可能这边都觉得新鲜,这时候你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当节目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舒适安逸的时候,卢琛又一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再次从央视辞职了。这次并不为了上学,也没有新工作接替,在其他人看来,她就是这样"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了。然而对卢琛自己来说,这次的出走却不是什么一时冲动,更不是拍脑门的决定,准确点说,她感到自己需要换一种节奏去生活,多一些时间去调整,找一种方式去沉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