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黄海波] |
米娅,你是爸爸心中永远的爱
黄海波已经有一个女儿,非常聪明,非常可爱,也非常懂事。海波在外的日子里,她总是充当一个小大人的角色安慰抱怨的母亲:
“爸爸忙,爸爸是个很忙很忙的大懒虫。”因为海波老忘记跟家里联系。
现在的黄海波无论走到哪,总是随身带着孩子的照片,工作的间隙,拿出来看看,也是一种藉慰。他在两极之旅的过程中,每到一地,总是第一时间上网把自己饭店房间的电话通过E-mail发给妻子,再让她和孩子从国内用IP卡打回给他。这样做是为了省钱,可半年下来,单单电话费,就花了四千多元。
拍《极地跨越》的时候,中间正赶上一次春节,后方通过大屏幕把队员们的家属请到演播室,想让大家在电视中相互见上一面,道两句祝福的话,可黄海波一见到自己的女儿,六尺男儿,已经泣不成声。
“我从两极回来,真的不想再离开她们了。……但人的天性是很难改变的。”
这一次,他又踏上新的征途。黄海波注定是停不下来的。
到顺义集训的前一天,黄海波抽空带孩子到野生动物乐园看狮子,告诉她,这次到非洲,爸爸也将在那看到大狮子。孩子问:“狮子吃人吗?”海波回答:“如果不小心,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吧。”小小的女儿停顿了两秒钟,问出了一句让黄海波心暖无比的话:“爸爸,你不会不小心吧!”
小小的孩子不但学会为大人分忧,还学会了不让大人操心。小米娅曾经有好几次不留神拉伤了手,她自己捂着伤口,几天没跟父母说。后来海波发现了,心痛不已,责怪孩子为什么不早说,孩子说怕你们担心。
在即将出发的日子里,在整装待发的过程中,和海波聊起孩子,海波喃喃地说:“你别点我的痛处。确实,这是我的一个两难之处。人总是想把一切都打点好,但做不到。……”
黑人兄弟 我来看你了
这次走进非洲,黄海波的身份是北线的领队。
在电视的行业里,他几乎什么都干过:从剧务、制片、到记者、编导、主持人……;当领队,这还是头一次。但海波是个喜欢挑战的人,他愿意什么都尝试。
“领队,是整个队里的负责人,要起到一个总体把握的作用,身上的责任更重。第一,他要把全体人员安安全全地带出去,再带回来。第二,还要尽可能圆满按时地完成拍摄计划。压力是无形的,同时也是一种动力。”
1998年的时候,黄海波因为拍摄,去过一次非洲,当时到的是埃及的开罗,那是一个阿拉伯风情浓郁的地区,这让海波以为恍若国内穆斯林所在地。一周的时间过得很快,海波还没有真正接触非洲就回来了。对非洲,他依然神往,充满着想象。他一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再将自己的发现传递给观众。
但对于非洲,他还有一个心愿。“我总在想,像西方国家常说的,要反对种族歧视。其实,在种族歧视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时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十多年前,我在日本认识了一个美国的黑人朋友,结识他之前,我愚蠢地认为黑人的肤色是和他们的清洁度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连跟他们握手都不敢。现在想来,这样的想法很粗俗。”海波的朋友叫戴维。当时,一个华侨介绍他俩认识,第一次见面,戴维一边高叫着海波的名字,一边就很热情地拥抱着海波。见面前充满了警惕的海波,这一刻却不由自主地迎了上去。后来细想起来,海波觉得是戴维对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消融了一切,那样的情怀,不能不让人在瞬间被感染。
戴维后来无数次地跟海波谈论起他在中国受到的偏见,海波说:“DAVE,认识你以来很奇怪,你的肤色在我眼中消失了。”戴维说,这是因为你接触了我,理解我。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人和人之间你一定要去接触,才能下判断。这次走进非洲,非洲人的肤色我们和观众每天都要面对。我们节目在提供好听好看好玩的画面之外,还应该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对非洲人,对世界上所有人的一种平视。”
在人们的想象里,非洲,是海明威笔下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是三毛描绘中的无边的沙漠风情,是电影银幕上茂密的丛林,以及丛林中时隐时现的成群野象……
黄海波是幸运的,他能够去亲眼目睹。
黄海波又是快乐的,他能够行走天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