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锵锵三人行:马季台湾唯一弟子讲述拜师经历
2007年05月24日 16:37凤凰网专稿  【
相关Tag

声明:凤凰网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拜马季为师经历

窦文涛:李国修大导演真能侃,原来是马季老师的徒弟。

李国修:马老师还收其他地方的弟子,但是我是他台湾唯一的弟子。这个缘起应该这么说,就是说1984年,我跟赖老师和几个剧团表演工作坊,我们做了一台戏,演出集体创作的《那夜我们说相声》。很红在那时候,台湾非常红。

梁文道:那时候我们在台湾,我很清楚。就是当年是轰动到了什么地步?还出一些录音带。然后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学生手上都有一卷。然后大家都在那听、反复的听,反复的想。

李国修:当时正版卖了20万张,盗版卖了200万张,盗版赚钱了。1984年,那个时候我跟李立群合说的时候,别人讲我们都没有老师,我们俩就是。因为当时台湾有两个相声大师,我们是听他们的,可是在那时候有些东西不能讲,是我们偷渡马老师的相声、录音带,还有侯宝林侯大师的,我们偷听他们的,那时候还没有解严嘛。

窦文涛:跟我们偷渡邓丽君似的当年。

李国修:我们就偷听,偷听以后觉得有差异,大师就是大师。所以我那时候演完的时候就心虚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拜过师,我更不是一个说相声的人,也不是那个料。后来辗转我就透过朋友打听,打听到马季老师了。我跟王月说我想拜师。王月当场就支持,她说当然,要学就学好的,你以前都是个屁,她就这样讲我。你不该说相声,你现在今天碰到大师,你干吗不拜师?这个事情是临时起义,1989年我7月18号跟王月结婚。9月20号,我们新婚不多久,手上有一对戒指,金子打造的。我说王月,拔下来。当场我们就拔下一对黄金戒指,包着小红包袋,在宾馆一个大厅堂,磕头,我们磕了三个头,然后把礼物奉献上去,就从此以后我成为马季老师在台湾唯一的弟子。

窦文涛:其实我跟台湾朋友交往,我深深感觉到这一套,师道或者对传统的尊重,台湾可比大陆这个重多了。这个你像马季老师自己都挺新派的,他都不讲究这些了。

李国修:后来几个师兄都说,台湾弟子国修都拜师了,都磕头了,为什么我们都没磕头?后来他们也想做一个拜师宴。后来他们换了一个字叫谢师宴,还把这个仪式稍微补了一下,从我们这儿开始的。

窦文涛:所以你说这个师啊,我倒想文道分析分析,你说这所谓的师道,感恩之道等等,在现在的这个社会,在大陆的社会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咱都知道师道之不存久已。

梁文道:师道不存是因为根本没道了,就是过去中国儒家讲天地君亲师。

梁文道:天地君亲师讲的是什么?就是这5个东西里面是有一道贯之的,是有个道在。过去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尊重师道呢?是因为认为老师在传授给你东西,你尊敬老师,不只是尊敬老师这个人,是尊敬他传给你的道。你肩负了,传给你之后,你把这个东西背上身了,你把它背上身之后,你也很沉重,你也有责任,这个东西你要再传下去,这个道很严肃。所以以前这个道就是一个,比如说用政治来讲的话,过去我们说中国过去是封建王朝,皇帝很伟大,什么都听他的,其实不是的,过去儒生常常用天道来约束皇帝,比如说哪边发大水了,这个皇帝你看,天又罚你了。

李国修简介

1986年之后是屏风表演班的经营者。集经营者、演员、导演、剧作家于一身,是现今创作力最旺盛的台湾剧坛人物。

李国修自1976年起为现今台湾岛民创作剧本,至今发表了36个舞台剧作品。依题材、内容、形式,可将作品分为五大类——实验剧、时事剧、喜剧、悲喜剧、改编剧。其实验剧如:《婚前信行为》《没有我的戏》;时事剧如《民国76备忘录》《民国78备忘录》《救国株式会社》;喜剧如《三人行不行》城市喜剧系列、[屏风剧团三部曲]情境喜剧系列;悲喜剧如《西出阳关》《北极之光》《女儿红》等;改编小说如《征婚启示》《我妹妹》等。

李国修在剧场界有“台湾莫里哀”之称,从某些角度看来,至今偶被誉为或被贬为具有商业色彩的台湾本土剧作家。“本土、原创”的创作方向,使其作品充分传达对台湾本土人文的阐扬与时事现况的探讨。李国修最擅长及最愿向自我挑战的创作形式为喜剧,其独特的喜剧节奏手法能在笑声中抓紧时代脉搏,并在娱乐中显现省思的功能。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编辑: 石冰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