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褪色的美国--芭比娃娃和校园枪击事件
2007年04月21日 16:27田园博客  【

今天下午去做了访谈节目,聊的话题挺伤感,美国有史以来最恶劣的校园枪击事件。一名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韩国学生,在杀死了32名师生之后自杀。也不算是什么新闻了,这两天所有的媒体都在说这个事情。

前两天,看见路边两个小孩在玩破烂的芭比娃娃,似乎是从某个垃圾堆里拣来的,脸已经黑得如同乞丐,还微笑着露出小白牙齿。芭比娃娃,曾经是美国的标识之一,和可口可乐,麦当劳,迪斯尼乐园之类一样,十几年前,不懂事的小孩子都觉着是美好得不行的东西。如今,可口可乐是健康杀手,麦当劳是垃圾食品,迪斯尼乐园也不落户香港了么。美国,一点儿也不美好了。

记得几年前和一些朋友一起看一个美国片,七十年代拍的,非常生活。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家里就已经是温馨而实用,各种电器应有尽有,冰箱上放着鲜花,孩子的房间里有彩色的房顶,小汽车停的后院车库,还有个绿油油的小花园。于是我们之中就有人感叹到,唉,人家美国七十年代就这样了,真幸福啊。刚说完,另一个朋友就发话了,有什么啊,他们七十年代这样,现在还这样,没劲。这话一说完,大家恍然大悟,就是啊,美国没什么了不起的!

第一次听说枪击事件,正是我迷恋MarilynManson的时候,那会儿说杀手深受Manson影响,Manson也因此受到了强烈指责。我倒是一向觉得Manson是个特别清醒的人,每次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彬彬有礼,说话有条不紊。音乐,抛开思想内容,制作和录音都是很厉害的啊。接着,看了《大象》,太动人的一部电影,娓娓道来,看似平静而缓和的一切,其实暗自涌动。直到最后,借着武器爆发,才能引起重视。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一个宇宙。

看了一些关于这次枪击事件的视频,其实凶手早就有各种不正常的表现,孤癖而压抑。我看了他写的剧本,全篇都是暴躁和不满,如果是正常人,在创作的时候应该每个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可是他的剧本中,每个人,无论性别和年龄,都是暴力的。

人们对八十年代的人,最多的评价之一就是无病呻吟。现在反过来想想,呻吟出来了,倒也是好事,总比闷着,然后对他人发泄要好。而且,真的是无病吗?也不一定......人人都有自己的痛苦,有时不明显的疼比明显的更让人抓狂。幸福是个自相矛盾的东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不成正比......

这两年中国突飞猛进,看看北京,往繁华的地段走,找一家咖啡店坐下,喝的是古巴咖啡,吃的是法式甜点,听的是英国的音乐,用的是美国牌子的笔记本电脑......恍惚着,就觉得离国际化越来越近了......

很多时候,不知是不是幻觉。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我们的眼中,慢慢褪色。特别是911之后,美国也不再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了,倒像是枪林弹雨的地方。美国人民,也变得楚楚可怜起来,政府一天到晚在外面充最大牌的,受伤害的确是大众。《黑暗中的舞者》里面,莎玛被绞死的那一刻,谁看了都会流泪。我想,我们都已经长大,懂得怎样立体地去看待一切。

记得第一次拿到芭比娃娃,高兴又兴奋,一整天都在摆弄这个塑胶小人。曾经那么迷恋,拿压岁钱买了几个,还有大把大把的衣服、鞋子、饰品,甚至衣柜、网球拍......现在,压箱子角了......而且,不管怎么压,她还是标准地微笑,似乎永远都不知道有校园枪击这回儿事情。

   编辑: 张梅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