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刘长乐:打开世界文明交融这扇窗

2012年11月22日 11:47
来源: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太平绅士(左4)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2012纽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2012年11月10日-11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办。这次论坛,为仅一百至一百五十人的小型高端闭门会议,围绕“超越国度,不同信仰,共同价值——儒家与基督文明对话”的论坛主旨展开了5个主题探讨。整场以中外学者名萃一对一的对话形式,相互交流碰撞。各位学者在各抒己见之余,亦聆听对方说话,尊重不同文明,并积极响应,追寻共鸣,体现出世界多种文明对话的难能可贵之处。

全国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发表了《打开世界文明交融这扇窗》的主题演讲。

有人说,中国是个充满奇异的国家,既传统又现代。这个泱泱大国,人口遍及全球各个角落,在全球历史的四分之三时间里GDP都位居第一;她曾经落后,就在110多年前的1900年,中国还没有现代科技,当时全国范围内知道微积分的中国人甚至不到10个,但20世纪80年代至今,她用了仅仅30年时间,就完成了从19世纪中期跨越到21世纪的跨越!

今天,中国稀土产量达到全球的97%,拥有世界运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独立完成载人航天飞行、掌握了人造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而如此一个大国,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却都不曾外出犯国,历史上既没有满世界的殖民地,不曾铁蹄亚洲,今天也没有在全世界布阵……中国因此赢得世界的尊重与瞩目。

“和”与“包容”是中华文化的固有特质

中华文明本质上就是“和”的文明。追根溯源,考古表明,中华文明在史前时期的存在,不是一花独放:辽西的红山文化,甘青交界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东海之滨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如满天星斗,熠熠闪光,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多样性。

“和”文化上,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能四通八达,无往不利。而由“和”进而至“和谐”,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包容”的思想,周朝时,就有“有容,徳乃大”的道理,老子“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是说: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春秋战国,被称为“中国的大黄金时代”,百家争鸣,兼容并蓄,整个社会包容度极大,孔子弟子三千,其他诸子百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汉唐以来,佛教东传,儒释道三家并用,兼容相济,中国文化又兼容了佛教的包容智慧。一则佛教故事很生动地诠释了佛教包容智慧的细致入微。侍者问禅师,禅心在何处,禅师回答说,就在广大虚空中。侍者很诧异,说,我怎么看不到呢?禅师说,因为它广布虚空,所以无形。侍者很诧异,要看禅心的有形。禅师让拿来一些盐和一杯清水,取一匙盐放入水中,让侍者品尝,侍者尝了尝,说“咸”,禅师让侍者再取来一盆清水,同样将一匙盐放入,让侍者再尝,侍者说:“感觉不到咸味了。”

海纳百川,有容为大。中华文明,兼容了世界不同文明的瑰宝。因为包容,所以生生不息。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我们注意到,对中国形象的理解和描绘,西方人有两个极端的版本。并一直在可爱与可憎、可敬与可怕两极间摇摆。似乎总是存在着两个中国,一个是美好光明的乐园,另一个却截然不同,是地狱般的黑暗。西方媒体对中国印象的刻画,一直是呻吟合奏,一半是创造,一半是毁灭……

从13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的500年里,沿着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西方看到的是一个令人倾慕的美好中国。法国人鲁布鲁克在其东行记里记述“大汗统治的契丹,是财富与秩序的世俗天堂”;游历中国17年的马可•波罗向中古时代的欧洲人展示了“一片宽阔而富饶的土地、东方最富有的国家,灿烂的文明”,他对杭州西湖的赞美极为经典:“行在城(即杭州)所供给之快乐,世界诸城无有及之者,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这样的描写,与中国人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何其相似!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广东学习中文、苦读圣贤书,一呆12年,在能说流利的中文、 读懂儒家经典著作后,利玛窦留起胡须,戴上儒冠,穿上儒袍,整个举止儒学化……伏尔泰曾由衷地赞美:“中国是世界上开化最早的国家”。

在18世纪前后的中国,对于“中国制造”与“中国风格”的理解有着与今天迥乎不同的意义。大量的中国商品在欧洲出现,供不应求,那是中国丝绸、茶叶以及被视为“东方魔玻璃”的中国瓷器顺着丝绸之路流入欧洲上流社会;和今天中国市场上充斥了大量欧洲商品的冒牌假货类似,那个时代欧洲生产的丝绸,被描绘上中国式的花色图案,并标注“中国制造”的品牌标识,以冒充生产丝绸工艺完美的中国商品高价出售;在那个时代,对欧洲社会中国风格的理解,不是今天官场的腐败、走出国门的显富们的喧嚣,而是对中国绘画、刺绣、室内装饰、园林建筑、家具、瓷器、纺织品的模仿与追随。

一句话,18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那么令世界神往的美好乐园!

尽管在最近,中国18大召开之际,《人民日报》刊载文章引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同: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高度赞赏中国从1981年至今将贫困人口减少了6亿的卓越经济成就,墨西哥前驻华大使李子文说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主张让百姓受益匪浅,东盟秘书长素林•披素旺肯定了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东南亚国家从中国的崛起中受益,西班牙《环球亚洲》杂志社社长伊万•马涅兹说,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由2001年的1731件增加到2011年的1.64万件,充分说明“中国制造”不只是廉价产品,还包括很多创新,其技术含量正在不断提升……不过,18世纪之后,中国形象的世界解读,总的来说,一直陷入在“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的境地。

德国政治学家卡尔•施密斯认为,冷战时的世界,要么是“敌人”,要么是“朋友”,而与此相应的,在全球化世界,所有的朋友和敌人都变成了竞争者。这样的理解,与20世纪九十年代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有些殊途同归,大约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西方文明对于不同文明的理解。的确,从文化层面上,在基督教文明里,总戒备着会有一个敌人从异族中产生;而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在儒家文明里,却总在迎候一个远方走来的朋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最早发明了火药,却只用它制造庆典和欢迎朋友的爆竹,欧洲人却将中国的火药制造技术发明广大,发明了敲开中国国门的洋枪大炮。这样,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当年欧洲的战船从东方掳掠走了不计其数的东方财宝,而郑和下西洋时,船队最多时240多艘船,2万7千多名随从,散尽财富,浩浩而去,寥寥而归。

这大约就是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技术竞争中,给全球化技术合作带来阴影。不久前华为、中兴两家公司被“封杀”事件便是个例子: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华为、中兴两家中国企业的产品以“涉嫌为中国间谍活动提供便利”进行了耗时近1年的调查,10月8日,宣布称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可能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其实无独有偶,在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17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然而,仅在不到两年后,2006年3月,美国国务院在它的安全网络系统中取消安装联想-IBM电脑。因为国会授权中美经济和安全回顾委员会警告说,安装中国供应的私人电脑可能会便于中国开展相关的间谍活动。

这一切,说到底,还是基督教文化里,那个异族的犹大在引领西方看待中国的视角!

毫无疑问,东西方都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彼此的现实与信仰。因为,在每个民族、每个文化、每个人心中的天平上,针对现实与信仰,都放着不同分量的砝码。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中,用“凌志汽车”代表今天全球化体系里推动经济繁荣的力量,用“橄榄树”象征民族的文化与精神。这样,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半个世界正在专心致志地制造世界豪华的汽车,为繁荣经济而挥汗如雨地拼搏;而在另外半个世界里——国与国之间,国家内部不同势力之间,以及同一个人的内心当中,仍在为由谁占有那些“橄榄树”而血流成河、战斗不止。平衡凌志汽车与橄榄树之间的平衡,对于每一个全球化中的发展体、个体,都是一场激烈的刺激与挑战!

让我们共同去努力理解不同信仰存在的必要性。正如不曾经历“9•11”恐怖袭击的残酷,就无法完全理解美国对恐怖主义的仇恨,不曾经历八国联军及二战中被侵略肆虐下山河破碎的痛楚,也就无法领会中国保护钓鱼岛的燃烧热情!更进一步,在更大范围里,当塞尔维亚人与穆斯林人,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亚美尼亚人与阿塞拜疆人之间冲突不断时,在中东的局势此起彼伏乱的同时,在我们理解了佛教、基督教徒千里迢迢的“朝圣之路”的同时,也努力去理解那些在前往麦加的虔诚的穆斯林的不平坦的朝圣之路吧!是什么给了人们不同方向的相同执著?又该怎样将无所不能的万维网与约旦河旁古老的、扭曲的、粗糙的“橄榄树”真正联系起来?

理解文化与信仰的差异,是媒体必备的品格。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媒体,凤凰认真种下这棵树,只为生出真实、客观、公正的花果。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刘长乐 扇窗 这扇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