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武侠电影的尴尬 《卧虎藏龙》带来的启示
2007年09月28日 18:48新华网  【
相关标签

李安的《卧虎藏龙》一举摘取奥斯卡四项大奖,无疑在奥斯卡奖历史的空白处填上了一段中国武侠电影创世纪的光彩。然而,在武侠电影的故乡,《卧虎藏龙》及其同类影片所得到的评价却也昭示着:中国武侠电影的尴尬处境。

在此间举行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国际论坛”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群指出,《卧虎藏龙》开了先河,那就是借用功夫造势的文艺电影风靡全球并大获全胜。典型就是张艺谋的转型之作《英雄》和《十面埋伏》。

王群认为在这些影片中,看不到动作的创新和拳脚的真实,无节制的特技拉远了观众和武侠的距离。“人们只是看到他们不可能看到的美景而已,但是永远不会相信这就是功夫。”

《卧虎藏龙》一度成为美国外语片获利最多的影片,改变了此前这一排行榜一直由欧洲影片一统天下的局面。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学系与东亚研究中心教授斯坦利·罗森指出,最成功的华语电影都是“武侠”艺术电影。

北美电影票房跟踪统计机构总裁保罗·德加拉伯证实了罗森的观点:《卧虎藏龙》大量借助武打动作,尤其是人物在屋顶上飞来飞去和在小竹林打斗的镜头,取悦观众。他更坦率地表示:《卧虎藏龙》可能超越其外语片的身份,原因就在于它是一部动作片。片中有许多视觉信息,而国外受众对于这种视觉信息领会得很好。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在欧美广受欢迎的影片,在它的诞生地饱受非议。《华盛顿邮报》驻京办事处前主任约韩·邦弗雷特直言不讳地声称:过去的25年多时间里,几乎每一个在西方世界获得成功的、重要的中国文化出口产品在中国国内都是彻底失败的。《卧虎藏龙》之所以在美国取得成功,是因为它很中国化;之所以在中国失败,是因为它太中国化。

虽然该片在全球创造了两亿零八百万美元的票房,但它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日本的票房收入仅占3%。“这一数字是罕见的,令人触目的,”罗森说。

中国武侠电影启蒙于20世纪20年代末,香港50年代“黄飞鸿电影”的出现使道德成为中国武侠电影的核心,这一时期由此成为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少见的“侠义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真正的“武打时代”,70年代初李小龙横空出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高潮。其后刘家良、洪金宝、袁和平、徐克等人,进一步完善了武侠电影的艺术样式。80年代,虽然出现了成龙这样的功夫巨星,但有在着悠久娱乐传统的香港,武侠电影因过分娱乐走向自我麻痹和衰落。直至90年代,徐克推出《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一系列影片,开创出以高科技手段与影像技艺改革武侠电影的新天地。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指出,20世纪90年代港台与大陆合作拍摄了一批优秀的武侠电影,共同营造出中国武侠电影的品牌。但这一时期的电影大多是老题材甚至是老影片的故事新编、抛光上色之作,虽然能让人耳目一新,却随着技术手段的穷尽,很快被市场淘汰。直到李安的《卧虎藏龙》一举成名,才使国外电影投资人对武侠电影的兴趣大增,更使张艺谋、陈凯歌等文艺片大导演开始武侠电影的创作尝试。

他认为,好莱坞电影的“人气”百年不衰,真正的奥秘不在于商业运营,而在于其拥有厚实的人文基础。中国武侠电影必须在人文深度和艺术境界上有所精进。

   编辑: 苏韶红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