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李安的文化观 包容平衡
2007年09月28日 18:13新快报  【
相关标签

两种文化冲突

对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的现状与命运的思考正是李安作品的总主题。在李安的电影中,传统往往遭遇现代思想意识与西方工业文化,并受到它们的挑战与威胁,从而产生了两种矛盾的冲突: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

传统在李安电影中陷入现代与西方的围困境地,家族理想在陌生的西方环境中破灭(《推手》),在现代忙碌的都市生活中远去(《饮食男女》);山水情怀的忍让惹来秩序的混乱(《卧虎藏龙》),带来代际间的隔膜(《饮食男女》);传统情爱观的含蓄导致人性的压抑和爱情的悲歌(《卧虎藏龙》),保守的代言人必须直面极端爱恋观的挑战(《喜宴》),而且自身陷入现代观念的爱情之中,徘徊于痛苦与幸福的边缘(《饮食男女》中朱师傅与锦荣间的忘年恋一直不敢曝光)。当然,这些只是通过文本分析而得出的结论,电影文本固然有其虚构的缺陷,但艺术创作何尝不是来源生活。事实上,李安正是以其自身文化体验反映并烛照了当下传统文化的现实境况。

李安文化观:包容平衡

传统既置身于困境之中,摆在面前的自然就是突围。突围,也就是如何对待传统自身、传统与现代、传统(东方)与西方的关系。在电影中,李安表明了他的思索,并让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间的冲突走向了和解。

和解,在这里意味着包容,同时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宽阔的胸襟,平易的亲和力和伟大的吸纳性。任何一种文化自身都有优劣之分,精华与糟粕之别。李安对此显然也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他毫不隐讳对于传统的反省与质疑。如家族理想的破灭并不是可怕的,只要维系亲情,我们可以接受新式的家庭方式的出现。山水情怀压抑健康正常的人性,我们就要提出质疑,并让爱与激情自由释放。包容的意义,而是意指正视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变迁,敢于突破并完善,也就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

两岸导演文化观比较

为什么可以采取包容的态度,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大陆与台湾一些导演在影片中所表现的文化观。大陆第五代导演都经历了文革,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文革的产生,文革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因而他们对传统文化都持明确而强烈的批判态度,如陈凯歌的《黄土地》、《孩子王》,并以乐观和期待的心情表现了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现代城市生活,如田壮壮的《摇滚青年》。而台湾新电影因为经历台湾的现代化,现代社会中的消极和病态现象引起了他们的怀疑与批判,如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恐怖分子》,从而对中国传统坚持回归、认同的态度,如侯孝贤的《恋恋风尘》。比较而言,李安的成长经验与文化体验是最特殊的。他少年时即离开台湾,身在他乡接受了多年的西方文化教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都在他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所以只有他可以既坚持台湾新电影的“本土意识”,又可以宽容地接受现代化与西方工业文化。

作者: 墓鸥   编辑: 苏韶红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