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张爱玲的电影情怀
2007年09月28日 17:17  【
相关标签

张爱玲是在灵魂深处爱着电影的,从小到大,从青涩至成熟,在她文字里,也总是贯穿着电影线索的林林总总。主人公如果闲聊,肯定会说到电影;如果需要安排什么娱乐,也就是电影。《心经》里,许小寒叫了一帮同学在家里过生日,“所谈的无非是吃的喝的,电影,戏剧与男朋友”。张爱玲的主人公相亲,多半也借助于电影院。《琉璃瓦》里,姚太太的女儿虽然一个个出落得如花似玉,但是如果没有电影和电影院,她们的出嫁可能要多费很多周折。比如女主人公,跟一个陌生男人见了面后就喜欢上了人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也喜欢看话剧跟电影”。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喜欢看电影”基本上成了一种人品和性情的保证,暗示了喜欢电影的人必然是懂感情、有爱心的人。所以,张爱玲笔下的芸芸众生并不是人人有资格上电影院的。

因此,在张爱玲笔下,“电影”已完全摆脱了“道具”的位置,上升为情节、故事或主人公。少了“电影”和“电影院”,张爱玲笔下的怨男怨女就无处栖息了。无论是“曼桢和世钧”,“叔惠和翠芝”,“虞家茵和夏宗豫”,“心心和程惠荪”,都是需要通过电影和电影院来展示他们非同一般的关系,或者可以说,张爱玲在“电影”身上寄寓了一种最强烈的生命之爱。

艺术是让你记住,娱乐是让你忘记,而张爱玲的电影,是会让你无法抹灭。就像电影《半生缘》里的最后一幕,曼桢最后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回不去了……”,半生缘中一世情,生活以前行的方式无可替代,而记忆却在电影里找到了永恒。

   编辑: 苏韶红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