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2008中国全球公益慈善论坛] [拉罗什] |
2008年11月1-2日,2008中国全球公益慈善论坛在北京JW万豪酒店举行。来自于全球的NGO代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各类话题。
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失衡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与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公益慈善事业在减少两级差距,弥合文化鸿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建立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通过公益慈善来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如何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来保障其健康发展?如何应对由于不同文化、宗教、体制带来的挑战?以下为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埃瑞克·拉罗什先生在“全体大会:和谐共享——全球协作下的公益慈善事业”上的发言实录。
图为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埃瑞克·拉罗什
大家上午好!我已经准备了一些东西,我在想我到底应该讲什么。刚刚李连杰先生的演讲是如此地充满了激情,如此地让人感动,我觉得我应该比我准备的内容要说更多一些。我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我本人是一位医生。在过去30年里面我在欧洲之外工作,主要是在非洲和亚洲。我3/4的时间是处理一些自然灾害有关的事情。
现在我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道援助的职位。我的同事将在下周来参观四川的地震灾区的情况。
最近我有一次研究,研究健康事业的社会决定因素,我们发现了三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它的普遍性。无论你做什么,你提供的帮助不仅仅是医药,必须要是普遍的,因为你不是给所有的人提供帮助的话就会产生疾病。
第二,它的充足性,无论你要做什么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来提供更多的健康、医疗服务。
第三,它的社会公平或者是社会不公正的因素。这种普遍性、充足性和社会公正性就决定了健康事业的发展。世界的经济体需要这些资源来帮助人们,否则就不能达到普遍性的要求。有的时候他们可以实现普遍性的要求,有的时候不能。这对于社会公正性方面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志愿者,如果没有在坐的各位是很难实现这样的要求的。你必须要有这种决心来投身于这项事业。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多的力量。这样才会有同情心或者是思考、体谅别人处境的心,推进社会公正的实现,这样大家就可以获得健康服务,这就实现了普遍性的要求。
所以今天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和各位沟通三大价值。在茶歇的时候我和一位小学老师进行了沟通。他的孩子七岁,他自己寄宿学校里。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小孩还不够成熟。我们需要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并不是说小孩生病就不再成长,我们必须要治好他的病,这样一个体系也是如此。在个人层面、家庭层面或者是全球层面我们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解决应急的事情。我是全球卫生事务的协调员,我会介绍一下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在2005年当时全世界认识到有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来开始参与人道援助。有的人是集中于医疗服务或者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战略和资金来源,中间是没有什么协调的,没有人会承担责任。在全世界这个领域里,可负责性方面是做得不够的,如果这样就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全球性的协调来提供这个领域的透明度,来促进它的普适性。这样我们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紧急事件。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改革。包括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等等。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领导部门来解决所有的这些问题。然后和政府进行沟通和当地的政府进行止沟通。
第二点就是我们必须要有资金来迅速地提供给需要的人。
第三点,在全球的层面上我们有超过30个非政府组织、一些相关的机构和联合国的机构,还有一些行业。这些人都围绕在我周围,大家一起来确定未来怎么来工作。从而能够有可预测性、有更好的效力,并且有规则。换句话说,如果健康方面出了问题,那谁来负责任呢?那就是我,以及我周围的一些人。因此我的第二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沟通的战略。大家一起有了这样的体制,我们就可以缓解,如果象出现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或者是海啸这样的事件的时候可以缓解当地政府的压力,因为在这样大的自然灾害前没有人知道怎么协调。因为我知道你们对四川地震也是非常了解,也有很多的支持。因此我希望中国有任何的机构也能够加入我们,我们有一些培训,培训的是未来的领袖。因为每一次如果在各国的层面上出现灾害就会有协调的工作,因此我也希望中国加入到这里面来。
最后我们做得越多就会越会认识到卫生工作者以及人道工作者能够有良好的表现,有很好的问责的一个要素就是经验。在大学里,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投入一个紧急的状态中,我们就要有很多的经验,我相信在亚洲这方面的经验是很丰富的,尤其是在中国。因为中国经历了本世纪最大的一次事件。我觉得中国以及亚洲应该和全球进行知识的分享、经验的分享,否则就会丧失一些机会,你们会,我们也会。因此我鼓励大家来接近所能参与全球的讨论。感谢李连杰先生,我们今天谈的也是很好的全球分享、全球学习的平台所以我再次欢迎大家我们在全球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