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上课?
2007年11月21日 11:28 】 【打印

“两会”期间,有不少代表和委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很多议案,更有不少教育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也加入到是否取消高考、是否把高考从“一考定终身”改为“六次期考加上一次全国统考”等话题的讨论,大家争论得脸红耳赤,争论的焦点无非就是想让孩子们跳出现在的教育“怪圈”,不要让孩子“背着重负去读书”——“因为现在的孩子太苦了!”

这些人慷慨陈词所说的孩子的“苦”,就是说给孩子上太多的课、补太多的课,这对于有书可读、有条件可选的孩子来说当然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可是有多少人能关注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广东这样一个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还有那么一些贫困山区,那里有些孩子正渴望着有更多的课可上,对于他们来说,能多上一些课是甜蜜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最近,有个地方电视台报道了这么一则消息,在粤东山区的一个村里,有一群孩子在他们村里建设的学校里上课,给他们授课只有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对于学校设立的仅有的两个年级的语文、数学、思想,还有美术、音乐、体育等课都全包,原因是学校地处穷山僻壤,工资待遇不高,生活条件差到有时连包盐都买不到,其他老师能调走的都走了。记者采访了仅剩的那位教师,他也坦言如果有办法他也会走的。假如老师都走了,因为村距离镇太远了,孩子们如果不能每天都赶路去到镇上的学校读书,那他们岂不是要失学?

我想这样的情况,决不会只存在于粤东山区的这个村里,其实在其它贫困山区里也有类似的情况,有的甚至连这样的状况都不如!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可是,就算政府的教育经费增加了,“希望学校”建成了,孩子们的书本费、学杂费都免了,如果贫困山区没有了教师,难道要让这些有机会上课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靠“自学成才”吗?我们政府的相关部门是否应该为此做更多一点的工作呢?

有人建议,应该给在贫困山区坚持任教的教师增加工资、补贴,享受住房、家属安排工作等其它各方面的优惠和照顾,让这些令人尊敬的老师留在山里时刻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也有人建议,新毕业的师范类大学生应先到贫困山区任教一两年,教育部门在招聘教师时要严格规定,必须在贫困山区任教一年以上才有条件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这样既解决了贫困山区缺教师的难题,也让这些“天之骄子”了解更多的社会情况,积累更多的人生阅历。

还有人建议,应建立定期轮换岗位制度,让贫困山区里的教师与其它地区的教师适当轮换交流,这也能解决贫困山区缺教师的难题,又使教育资源不公的现象得到一点缓和。

能解决这个难题的决不仅仅只有以上所提出来的方法,各地还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去总结推广。当然,无论用哪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难题,都会让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会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工作上的麻烦和压力。但是,为了贫困山区孩子的明天,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再也不用眼巴巴地盼着,不知什么时候才有老师来给他们上课、来上更多的课?我们的《义务教育法》也能普及到这些贫困乡村里。(来源:南方网 水之木 编辑:东雪)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石冰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