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孔子学院渐成中华文化品牌
2010年03月24日 10:58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共有评论0

2月24日,俄罗斯“汉语年”“中国文化周”在俄罗斯阿穆尔州远东国立农业大学国际中心开幕。图为开幕式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书法教师王健霖教俄罗斯学生写书法。邱齐龙摄(中新社发)

泰国普吉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戴婷,在上第一节课时,她让学生完成“要在中国学习或生活,非……不可”这个句子。一个女生大声说道:“要在中国学习或生活,非入乡随俗不可。”

随着其他国家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中国风俗、中华文化成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中国从2004年开始推行的孔子学院正好满足了外国友人的这种需求。孔子学院的宗旨之一,就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课堂内外 洋溢中华文化气息

杨飞是在泰国玫瑰园中学孔子课堂任教的中国志愿者。前不久,他以“你喜欢吃什么”为题给学生上了一节课。课堂上他拿中国人常吃的“水饺、馒头、面条”与泰国人喜欢吃的“宋当、糯米、酸辣汤”进行比较。“他们不仅知道两国饮食的差异,还拓展了相关词汇。”杨飞说。

课堂外,玫瑰园中学孔子课堂曾组织中文班的学生参加中文夏令营。学生们自导自演的以中国四大名著为内容的节目,让志愿者们赞叹:“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物细节的拿捏相当到位!”

戴婷说,她曾策划举行了主题为“带你走进中国书法”的展览,带来了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的作品。志愿者们将每一幅书法作品翻译成英文附在作品旁边,方便观展者了解作品含义,并在现场表演了中国茶艺和中国舞蹈。戴婷在活动总结中写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如此旺盛,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欣赏它、喜爱它。”

泰国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只是一个缩影。经过5年多的发展,散布海外的孔子学院已成为外国青年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语言是文化推广的引子,但显然不是全部内容。在实践中,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国教育、文化甚至观念在海外进行传播的重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翟东升老师表示。

渐成品牌 “营销”中华文化

在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孔子学院努力打造“汉语桥”等品牌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汉语桥”系列活动,其中“汉语桥”世界大中学生中文演讲比赛成为各国青年展示汉语能力的舞台和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国家汉办表示,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的大中学生和在华留学生参赛,邀请了1500多名国外中小学校长和师生访华。

孔子学院总部为海外230多所孔子学院统一配备了“中华文化体验中心”软硬件设施。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的孔子学院大会,已成为汉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世界性舞台……

有专家认为,孔子学院的大规模推广,是对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系统“营销”。文化推广,益处是显而易见的。翟东升评价说:“政府在孔子学院的投资,其实是给说中文的人提供的公共产品,不仅每一个中国人,连国外学习汉语的人也会因为中国文化在全球各地的开花结果不知不觉中受益。”

据古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主要筹建人张冲介绍,目前在中资公司从事翻译工作的一部分古巴人收入颇丰,因此当地不少人希望学好汉语到中资公司找一份工作。“目前中国农业机械、汽车、电信等领域的一些大公司在拉美都设有办事处,中西双语人才比较紧俏。”

积极前行 突破发展瓶颈

客观的需求,加上孔子学院这个中华文化品牌的号召力不断增强,申请建立孔子学院的国家越来越多。

自2004年11月创办第一家海外孔子学院以来,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差不多每6天世界上就会多1所孔子学院。中国各驻外使馆报回的情况表明,目前还有50个国家170多所大学申请建立孔子学院。

然而,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发展瓶颈:在规划、保障措施、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战略地位、发展规划尚未明确,体制机制方面存在掣肘。其中之一就是教材无法满足当地教学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的老师透露,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来国内高校求学的留学生,他们的情况和如今学汉语的外国人有很大不同。“留学生教材虽然也算‘对外’,但这个‘对外’与眼下的‘对外’要求差别很大,不能按老套路编新教材,或者只是修修改改。”

“如今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不只是教留学生学中文,而是要在国际上推广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这对教材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罗青松说,现在国外的汉语学习人群在迅速扩大,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小学生、上班族、家庭主妇……这些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汉语的‘老外’,和每天身处汉语环境、一周要上10多节汉语课的留学生相比,学习模式应该完全不同,教材也应该分别量身定制。”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冰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