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
2008年08月05日 18:00南京都市报 】 【打印

永乐十一年的夏天,郑和宝船的船队刚刚成功完成第三次远航壮举归来。此时,明成祖朱棣已经坐享太平十一年之久,无论朝野,关于他篡位夺权的言论已经渐渐平息。

他感到大明帝国疆域广阔、财政绰绰有余,遂下令兴建一座华丽的琉璃塔来报答供奉自己的生父母,以彰显自己皇位的名正言顺,同时向络绎不绝随郑和宝船来国到访的番邦展示大明的雄厚实力。

朱棣从决意到建塔以来的挥霍表现,和他一贯的作风一致,就是:做什么都要最大、最好。比如阳山碑材、《永乐大典》以及北京的故宫。因此,这座壮观无比的塔出现在世人面前时,立刻引起东方和西方同时惊叹。

金陵大报恩寺塔坐落在南京古长干里(今天中华门的对面)。塔于永乐十年(1412年)开始建造,是一座八角形的塔,从开始到完成,共计将近20年、一直到永乐皇帝死后的宣德三年才完成。古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永乐皇帝赐封该塔为“第一塔”。

它上下九层,通高三十三丈九尺四寸九分(78.2米),以上等的琉璃瓷砖建造,门、窗装饰有上了各色釉彩的狮子、白象、飞羊。每层楼的瓷砖数目都相同。宝塔越高越细,瓷砖就越做越小。塔的檐角上悬挂着152个瓷制风铎,在风中叮叮当当地响着。而塔顶本身,则包以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宝塔周边的美丽庭园里,栽植着郑和远航带回来的奇花异木。

当时,大约征调了10万名夫役来建造整个大报恩寺的建筑群,最后除了瓷塔以外,又建造了包括20座以上的建筑物和亭台。据报告说:包括塔在内的这组建筑群共耗费了大明国库中250万两以上的银子,其中包括郑和宝船远航的结余100余万两。而伟大的航海家、三宝大太监郑和,则被委以督工的重任。

1856年(咸丰六年),清军攻占雨花台,城内太平军统帅韦昌辉为防止清军登塔瞭望城中,下令放火烧塔,使这座举世无双的琉璃塔遭到彻底破坏。

在此之前,无论东方西方,都仰视这座塔散发出的迷人光芒,它被18、19世纪欧洲的造访者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引来众多的画家和诗人来歌颂赞美它的精美,其中,美国诗人朗费罗是这样写的:位于南京的近郊,你看/那座瓷塔,奇异而且古老/高耸入云天……

大报恩寺塔焚毁之后,直至解放前夕,尚有一些建筑构件散见于遗址中。如宝塔塔顶的承露盘,“大报恩寺”石额等,今皆佚失。解放后,在中华门外能仁里眼香庙一带曾发现琉璃窑址,出土了大批浮刻精美的飞天、狮、飞羊、象等琉璃构件,以及龙纹、凤纹的瓦当等等。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冠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