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报父母之恩朱棣兴建大报恩寺
2008年08月05日 17:07新华社 】 【打印

从明初到清晚期(公元1428年至公元1856年),在南京城南聚宝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曾经屹立过一组佛教建筑。它庞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在同时代的佛寺中出类拔萃。尤其是其中的九级琉璃宝塔,高耸入云,晶莹夺目,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奇观。这组佛教建筑就是举世闻名的金陵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报父母之恩而兴建的大型皇家寺院,因此得到了特殊的待遇“准宫阙规制”,即参照皇宫的标准进行建设。工程从永乐十年(1412年)动工,至宣德三年(1428年)才最终落成,前后耗时17年。在明代,大报恩寺享有类似于皇宫、太庙的崇高地位,这在全国所有佛寺中是独一无二的。

大报恩寺的前身是宋代天禧寺,寺院元末被毁,留了一座感圣塔。朱元璋曾以“破坏风水”为由要将其移至钟山,但拆塔时一名工人从塔上跌下摔死。朱元璋认为这是佛祖对拆塔的警示,转而重建天禧寺。当时建寺工程集资2.5万两黄金,耗时3年。可惜这座寺庙24年后在一场人为纵火中化为灰烬。

4年后,明成祖下令在天禧寺原址建大报恩寺。朱棣自己就是大报恩寺的总设计师,但他并没有在有生之年看到蓝图变成现实,甚至其子仁宗朱高炽也未能看到,直至其孙宣宗朱瞻基当政时,大报恩寺才最终落成。

大报恩寺建成后占地面积达400余亩,大大超越了以前天禧寺的规模。与寺院坐北朝南的传统朝向不同,大报恩寺整体坐东朝西,这一方面是受制于东西长、南北窄的地理形势,更重要是表达向西天礼佛的愿望。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石冰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