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塔出函 采用蒸锅提碗法
2008年11月22日 12:01新华网 】 【打印

取函示意图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宋长干寺神秘铁函放置在朝天宫地库已经三个多月了。8月6日,大报恩寺遗址北宋长干寺地宫内神秘铁函成功开启,1.3米高的铁函已揭开了两层盖板,露出了里面金光闪耀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的塔刹,令人振奋。正当人们期盼着,等待着希望能马上看到鎏金“塔王”的真容,以及塔身中究竟有没有碑文上记载的圣感舍利、佛顶真骨、佛爪、佛发、诸圣舍利这些圣物时,8月10日传来一个消息,阿育王塔被铁函“锁”住了,无法取出,“开宝”工作只得暂停。三个多月,记者不断接到读者电话询问铁函的近况。昨天,记者终于从南京市博物馆得到了令人兴奋的消息:该馆考古专家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用“蒸锅提碗”法解决了塔王出函的难题!阿育王塔出“函”指日可待,就在本月,这个国宝就可以重见天日了!

这三个月又有何新发现?

记者了解到,如今,包裹“塔王”的锦缎已经基本打开,专家用蒸馏水添加化学药品对锦缎进行了去污和消毒,对撒在锦缎上的金粉进行了加固。考古人员从夹缝里取出一些小块的丝织物。令考古专家惊奇的是,在丝织物上发现了“墨书”文字,保存十分完好。经历近千年的文字仍然清晰可辨,专家对文字进行研究后发现,文字上大多书写的是捐献者的名字。考古人员把丝织物储存在一个温度、湿度恒定,没有紫外线的环境下保护起来。目前,塔王已完全露出上半身的真容,从上往里探视,可以看见塔腰处镶嵌了许多精美的各色宝石。在清理中,考古人员又从四边的夹缝中吸出了许多宝物,有各类宝石、玻璃器皿、铜钱等文物,“有的珠子可能是塔身上掉下的,也有是捐献者放进去的。”一位前天进地库看过铁函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为什么一定要取出来?

在此之间,国家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来南京,对铁函进行考古论证。专家看见,千年铁函内壁光滑,四面无缝,着实令人惊叹,认为必须完好保存,对研究古代的铸造技术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考古人员向专家们提出,要想保证阿育王塔完好无损地出“函”,就必须要将铁函小心地切割开,如果要保全铁函不被破坏,就有可能伤到塔王,无论如何做不到两全其美。取还是不取,各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有专家主张立即取出,这样对塔内的文物保护有利,而另一部分人认为,不能取,就让阿育王塔继续留在铁函里,甚至有人说再放回地宫。

三个多月来,为了防止鎏金阿育王塔和锦缎被氧化,铁函盖子开启后至今,始终用特制的玻璃罩盖着,同时考古人员轮流值班,不停地往铁函内充惰性气体氮,以隔断锦缎和氧气接触。原先认为,阿育王塔在铁函内相对比较安全,库房是恒温恒湿的,里面没有紫外线,不受到任何干扰,还可以输入惰性气体,防止被氧化。“但实际上,锦缎和鎏金宝塔再不取出,放置在更合适的地方进行处理,有可能慢慢的会被氧化,三个月来,已经不如刚开启时那样簇新了。”为此,南京的考古专家们十分着急,担心阿育王塔在地面上与埋于地下近千年,是完全不同的环境,尽管采取措施,也无法完全保证不会出现变异,再不从铁函中取出,就有可能进一步“氧化”,并不像北京的有些专家认为的,放在“函”里更安全。

出函的难度从何而来?

为何阿育王塔被“锁”住呢: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土的这尊1.1米高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属全国第一,被专家称之为“塔王”。

由于塔刹的山花蕉叶四个边紧紧卡住了铁函四角,加上塔身外面还包裹了锦缎,安放时,铁函和“塔王”之间没有留下多少缝隙。再加上铁函是铸铁材料,埋于地下近千年,早已锈迹斑斑,虽然锦缎看上去还是蛮新的,但与铁函粘在了一起,压在塔刹以下的部分,锦缎出现了糟朽。“谁都不敢轻易乱动,一不小心就会弄破。”至此,阿育王塔完全被“锁”住。“或许可政和尚当年根本就没打算让后人能够取出它,想出了这样的方法。”一位宗教界人士说。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石冰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