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玲:曹禺眼里的“国宝”
2010年01月05日 12:57河北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裴艳玲,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河北省京剧院院长,一个花甲之年还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传奇人物。

裴艳玲,一个在艺术道路上永不停止探索的大师。她先京剧,后河北梆子,然后再转京剧,以“文武昆乱”不挡的技艺风靡海内外。她被戏剧大师曹禺称为“国宝”。

少年成名毛主席两次接见

1947年8月,裴艳玲出生于肃宁县一个戏曲艺人家庭。受父母的熏陶,她自幼就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

1952年秋,5岁的裴艳玲登台亮相。当时,她父亲裴聚亭所在的剧团正在盐山县演出《金水桥》,扮秦英的演员突患肠疾不能上场,全团上下焦急如焚。裴艳玲毛遂自荐:“我能演秦英!”叫板、亮相、开打,一招一式,小艳玲从容自如,举手投足,有规有矩。台上台下一片惊叹。

1955年,裴聚亭为女儿正式聘请了一位武功教师李崇帅,裴艳玲开始了她的苦学岁月。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裴艳玲每天扳腿、踢腿、飞脚、扫腿、拧“旋子”,最少练4个小时。特别是拧“旋子”,李崇帅要求最为严格,方法近乎残酷。他给裴艳玲规定,一天长一个旋子,并且是一个加一个地重复往上拧。一个冬天,裴艳玲磨破了7双练功鞋,但换来的是能一口气拧90多个“旋子”。

1959年,12岁的裴艳玲加入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在这里,她大开眼界,既能经常看到厉慧良、李少春、马连良、张君秋等前辈名家的演出,又多次聆听荀慧生、梅兰芳等大师的讲课。她还拜师崔盛斌、郭景春、李少春,学京剧、昆曲、河北梆子。

1960年5月1日,毛主席和部分中央领导在天津干部俱乐部观看了裴艳玲的《闹天宫》和其他剧目,并接见演员代表。毛主席将13岁的裴艳玲抱在腿上和她“拉家常”,鼓励她“好好学习,好好演戏”。裴艳玲激动不已,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听毛主席的话,长大做个人民的好演员。”陪同主席看戏的周扬对剧团领导叮嘱:“这个小演员一下子翻70多个‘旋子’,体力消耗大,得给她加营养!”尽管是3年困难时期,但剧团真的为裴艳玲开了“小灶”。

1962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宝莲灯》,裴艳玲在剧中扮演沉香。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幽默地对裴艳玲说:“你这个小猴子又变成小沉香了?”又问:“你还会什么戏?”“《八大锤》。”主席笑道:“啊,陆文龙!”裴艳玲又说:“还有《林冲夜奔》。”主席问:“是哪个路子?”“李(兰亭)派的。”主席说:“应该学侯(永奎)派的,北昆的好嘛!”由于毛主席的这次接见和谈话,裴艳玲在李派《夜奔》的基础上,又学了侯派《夜奔》。

裴艳玲的艺术水平一天天提高,她成了剧团里最受观众欢迎的名角之一。

“活林冲”“活钟馗”

1964年到1977年,传统剧目停演,但裴艳玲并未消沉。没有正规训练,她就悄悄找地方弯腰踢腿,走走戏路,背背台词。

1977年,省河北梆子剧院的排练演出逐步转入正轨。人到中年的裴艳玲心态复杂:怎样弥补舞台上的损失?怎样才能提高表演水平?经过思考,她确定了“立足创新,避短扬长,创作新剧目,塑造新人物”的努力方向。

1979年9月,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在京召开,裴艳玲应邀在晚会上演出《夜奔》。她演的虽然基本是侯派原貌,

但不少地方有自己的处理。裴艳玲担心坐着轮椅前来看戏的师傅侯永奎不高兴。岂料,戏未结束,侯永奎即起身带头鼓掌,并激动地向陪伴的亲人交代:“以后再演出,让艳玲一定在字幕上写上‘侯永奎亲授’!”

1980年秋的一天,裴艳玲从电视上看到彩色动画片《哪吒闹海》,顿生灵感,哪吒的形象和她擅长娃娃生的戏路太吻合了。她深信将这个题材改编成舞台剧,定能取得成功。第二天,她就找到剧作家肖芳商量,决定编写剧本。1982年,《哪吒闹海》排成公演,受到城乡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欢迎。《哪吒闹海》还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电影,在全国放映。

排完娃娃生,裴艳玲还想排一台以花脸为主的剧目,因为她童年时代就酷爱“大花脸”。排什么?一次,她观看了俞振飞演出的《钟馗嫁妹》,被钟馗这个艺术形象吸引,萌发了用河北梆子来塑造钟馗的想法。

1984年9月,《钟馗》正式排练。之前,裴艳玲观摩了尚长春为沈宝珍排练的《钟馗嫁妹》,研究了侯玉山的《嫁妹》录像,请厉慧良介绍了《钟馗嫁妹》戏路,奔赴陕西学习了秦腔演员张岩在《游西湖》中的“喷火”技术。特别是《院试》一场戏,为了表现钟馗即席赋诗,当场挥毫的才华,她请两位书法家草书了几幅梅花诗,悬于墙壁,天天临摹。1985年8月10日,《钟馗》正式亮相河北省首届戏剧节,获得创作演出奖。

1985年9月,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团赴京参加国庆展演,裴艳玲主演的剧目为《钟馗》、《哪吒》、《南北和》、《夜奔》等,前后连续公演27天28场,场场爆满,轰动京城,掀起了一股“河北梆子热”。

看过裴艳玲的演出后,著名画家范曾专门为裴艳玲作了一幅钟馗画像相赠,曹禺先生称赞裴艳玲是“国宝”。

11月,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裴艳玲的《夜奔》作为开幕式首演,剧场气氛热烈。裴艳玲获得了唯一特设的最高奖——主演特等奖。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评论说:“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得往后看。”1986年,裴艳玲到上海演出,专家题诗赞道:“盖(叫天)老长辞人世后,舞台又现活林冲。”同年8月,裴艳玲率团到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在香港掀起“裴艳玲旋风”。

裴艳玲红了!红得发紫。有人为她的性别打赌,还有女青年写信向她表达爱慕之意。裴艳玲笑言:“在舞台上,观众看不出我是女性,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