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17个方案筛选后剩3个方案
2009年12月31日 18:02建筑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访梵宫项目负责人田文之、钱健

规模宏大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让无锡灵山扬名中外。梵宫这座被称为佛教艺术罗浮宫的巨大建筑,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讲,又有怎样的价值?记者最近采访了该项目的设计总负责人田文之和钱健。

田文之向记者介绍了灵山一、二、三期工程的简单过程。灵山项目源于1994年春天的一个电话,无锡马山要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造88米高的灵山大佛。筹建处的老总声称,东方明珠是谁设计的,大佛就请谁设计,于是电话打到华东建筑设计院。业主先是造了灵山大佛,几年下来效果不错,于是又修建了二期的九龙灌浴、阿育王柱、佛足坛、五智门等。为了举办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才开始了三期梵宫的的策划和设计建造。所以三期工程的总体效果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的,所谓“佛、法、僧”三条轴线也是在后来才逐渐确立而不是先期就有总体规划的。灵山项目的投资方是灵山实业有限公司,共投资约为20亿元,其中梵宫投资约为10亿元。

田文之介绍说,其实开始建大佛只设计结构,对华东院来讲是很“小”的项目,后来二期的一些也仅是“构筑物”,只有到了三期梵宫才是真正的建筑,却是一个有着极大设计难度的建筑。这难度不仅在于对项目的定位有一个不断认识和完善的过程,更在于有众多方面的参与。他举例说,就以圣坛为例,近100米直径的大穹窿空间,建筑的难度不在话下。可是在设计过程中,有关演出的策划对建筑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比如,穹顶下不能设置柱子,幕布拉开后即能观看演出,墙面可自由移动并且“隐藏”到台后,舞台同时可以升降,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想法,方案一改再改。廊道、藻井、圣坛等关键部位更多的是建筑设计之外的其他艺术家的构想。

钱健介绍了设计团队如何从17个方案一轮轮筛选后剩下3个方案,再到2个方案,最后的方案获得各方肯定回应的艰难过程。钱健介绍,从方案筛选的过程来看,业主是希望建造规模、体量比较大的宫殿,希望能展现宏伟、气势成为“之最”,而作为建筑师多考虑建筑的体量和造型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方案其实是妥协的结果。比如采用退台式结构,就是为了缩减整幢建筑的体量,因此虽然梵宫宽度150米,但看起来并不像一幢七、八万平方米的建筑那样“庞大”。

从他们的介绍中了解到,在梵宫的建筑设计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师是被作为工具,通过建筑的手法和语言来表达各方的思想。比如建筑的造型到底以什么为蓝本才能满足各方的想像,设计师认为,不一定是纯粹的仿唐建筑或者汉传佛教或者南传佛教等,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以及不同门派都有其特点,最终统一在“佛教本原”上,可以说是较好地满足了各方的口味。从梵宫正面看到的五塔造型,华塔形式以及莲花花瓣都与佛法的主题相呼应。

在采访中,两位设计总负责人不断地引用印度“梵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故事,以及《华严经》所说的“莲花藏世界”等佛教文化来阐释他们的设计过程。“过去对佛教其实没有很深的研究,这次为了这个项目,付出了很多努力。”钱健说:“在参与梵宫的设计建造时,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各方面的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领悟到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对建筑设计本身有了不断的思考和认识,受益匪浅。”

记者:李武英 李芳芳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