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晓刚:大学时考虑过退学 年轻经历的磨难转化为艺术灵感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要:张晓刚通过绘画,释放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然而在成名之后却陷入了自我怀疑的低谷,青年岁月时,在大学第一年张绍刚曾考虑过退学,但最终他都克服了这些阻碍,终于在绘画领域中开辟出一片天地。凤凰卫

青年时代接受的磨难为转化为艺术灵感

张晓刚:原来年轻的候,你受到你觉得好像不公平也好,怎么样也好,其实真的是一个财富,那我们要去喜欢一个,现实主义的东西,在别人眼睛里边看,就洪水猛兽一样,不健康的东西。现在想想当然有点后怕,但当时好像无所谓,我怎么去做假,想得很简单我做不了,我要画我就画我想画东西。

解说:在当时的高校艺术圈里,那场持续十年的政治运动刚过,伤痕美术潮流风靡一时,可与同学相比,张晓刚显得很另类,他对现实的兴趣不大,反而很关注西方现代派的创作,因此他的画作,始终与当时盛行的乡土,现实主义趣味不符,1982年大学毕业前夕,未通过学院审查的张晓刚,处于无法毕业的边缘,后因以外得到了四川美院组稿时任美术杂志执行编辑,栗宪庭的充分肯定,并在刊物上重点介绍,这一经历使得张晓刚得以顺利毕业。

陈鲁豫:我老相信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可能未来就会告诉你,当时为什么会发生,一定是有道理的?

张晓刚:对。

陈鲁豫:比如现在想想你当时毕业作品,老师认为你的毕业作品,根本就交那个设计稿的时候,这根本不对,根本不好,现在想来那其实帮了你?

张晓刚:现在来想过去所受到的,不公也好,受的苦也好,什么孤独什么都是财富,现在可以这样讲,但是现在讲有点奢侈了,就觉得你好像有点,炫耀痛苦的感觉,但是这是一句实话,就是说你原来你年轻的时候,你受到了你觉得,好像不公平也好怎么样也好,其实真的是你的财富。

陈鲁豫:但我觉得这点挺牛的在于,你当初怎么敢?

张晓刚:因为不懂所以胆子就大。

陈鲁豫:这是不容易的,那我最后我都临门一脚了,我要毕业了,那我可以像别的老师说的那样,我先交一个,先交一个你们能够满意的那个设计?

张晓刚:是有老师向我这样提。

陈鲁豫:对,然后我再画我想画的?

张晓刚:对,我的老师就跟我讲,他说你我理解你想画自己的东西,但是这个是学校的作业,你就按照学校的要求,来画一张就交差了,他是为我好。

陈鲁豫:对啊,那你怎么敢?

张晓刚:我觉得怎么可能,我说艺术需要真诚,我怎么去作假,就是很简单,想得很简单,我做不了,我要画我就画我想画的东西,他说你又不是不会画,你学了四年肯定能画,但我说不行,这个是艺术,那艺术就是必须要,完全彻底地很真诚,所以我接受不了,现在想想当然有点后怕,但当时好像无所谓,真的,现在好多你现在回头去想,好多事好多包括,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情,你就都觉得怎么会是这样,就是人就很单纯,就觉得我是在做艺术,我就按照我理解的艺术去做,我没有办法去把艺术,当成一个工具或者是当成一个什么,所以都没想什么,这是毕业创作,你通得过就通,通不过就算了,就抱着这样一个想法,可能也是因为年轻,也是因为可能读那些书,读《梵高传》读的,受毒害很深。其实我搞毕业创作那会,现在想想可能是最自信的,因为我知道我要画什么,但现在想想可能回头看,可能觉得你很不成熟很幼稚但是没关系,但这个状态上是很自信,就觉得我什么意见都听不进去,我就按我的方式去做,这样我觉得我才对得起自己,就这么一个,一个状态,那会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的生活。

陈鲁豫:一开始没能留在川美,那种打击大吗?

张晓刚:我一开始没想留校的事,我不适合做老师。

陈鲁豫:那不是你的一个像是梦想一样吗?

张晓刚:不是,不是,但是我想后来我想留校的时候,是因为我舍不得离开这个环境,因为当时的川美还是一个,艺术中心的感觉,全国的一个很多人都经常来,交流特别多,我离不开这个环境,我一想到回昆明,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心里边很发凉就会,所以我后来我提出来我想,留校的时候,我们老师都说你怎么不早讲,我们一直以为你就想回老家,我说我真的喜欢这个环境,而且同学大家一起,那个感觉非常好,后来但是没有机会。

陈鲁豫:但是现在看来当初没有留下,是好还是不好?

张晓刚:现在想可能是好事,也是一个天意,就是要让我去磨炼几年,是好事,但是如果从愿望上来讲,我觉得还是不好,如果留下来,我可能要少很多的折腾,也许我是另外一个艺术家,很难说也许就是路,可能会稍微顺利一点,心情愉快一点。

解说:毕业后未能如愿留校的张晓刚,兜兜转转之后,还是回到了他的故乡昆明,1985年在毕业后的第三年,张晓刚与同在昆明的好友,毛旭辉、潘德海,上海的侯文怡、张隆等在上海、南京举办了四届新具像画展,这一展览不仅造就了由此而生的新具像团体,张晓刚、毛旭辉、潘德海等人崭露头角,更直接推动了,西南艺术群体的形成,使昆明这坐地处偏远的小城,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然而回看这场造就如此深远影响的画展,当年不过是几位年轻艺术家们的无心之举。

陈鲁豫:现在想想那个什么事情,什么画面是在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或者某一个场景?

张晓刚:你说这个展览,实际上在昆明的我们几个人,三个人毛旭辉、潘德海、我,三个人因为和上海的那个,两个艺术家他们去联系的地方,就找到这么一个机会,然后写信问我们,愿不愿意去做,我们当时想,反正画也画了一屋子画了,反正给人看看也挺好,就这样办了这么一个展览,后来就起名叫新具像,而且是从昆明到了上海,那我没去,我忘了是什么原因了,反正我没去,他们俩去了潘德海和毛旭辉去了。

陈鲁豫:你当时你有多少幅画在那?

张晓刚:应该有二十、三十,不知道,每个人都把自己能拿的,都、都带上,那个展览,就是因为觉得自己画了很多东西,别人也没人看,就想和人分享一下,听听大家的意见,所以也没想太多,是后来才觉得,这展览还是很有意思很重要,因为当时也没钱,大家都是借钱,借前去办的展览,因为对方不出一分钱,运费、展览费等等等等,很多钱都得自己花,对我们来讲就是很大的一个经济压力,但是还是想做这个事。

陈鲁豫:为什么是上海不是北京?

张晓刚:没有机会,这个就是看谁给了机会你就去,如果当时是北京给的机会,可能就到北京。

陈鲁豫:其实所谓机会就是给你个地方,你来?

张晓刚:对,因为像我们这样作品,在我们那个年代是不让展出的,不可能让你展出,就你去参加什么官方的展览,你是绝对不可能。

陈鲁豫: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你还没有进入到,某一个体系,还是你画不符合某一种规范?

张晓刚:对,过于超前了,你是现实主义的东西,那个时代的它主流的,还是一个写实主义,乡土艺术的这么一个主流文化,那我们要去喜欢现实主义的东西,在别人眼睛里面看就洪水猛兽一样的,是不健康的东西,而且是一个颓废的,代表颓废、堕落、苦难,就是这些词的一个含义,而当时的中国的展览,还是要弘扬一种健康向上的,积极的东西或者是一种,或者是一种乡土的温情的这样的东西,浪漫的都可以,那我们这样的东西,你想都是画表现死亡,痛苦、孤独这些东西的画,又加上夸张的、变形的,很主观的这些概念,都是在那个年代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一些颓废的情绪,是绝对不允许。

陈鲁豫:你从来没有,没有质疑过自己?

张晓刚:不可能,我又不是神,随时都可能,就是我刚才讲的像,如果你画了一批东西,你没有得到什么反映,或者怎么样,你肯定就会质疑自己,或者是你看到了你的差距,你也会有很多质疑。毕竟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毕竟在中国还是很封闭的一个时期,你和外界的接触非常少,而且看展览的机会非常、非常少。

《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鲁豫【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二至周五 10:35-11: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五 14:00-14:55

         周三至周六 01:55-02:45

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刘家豪 PV089]

责任编辑:刘家豪 PV089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张晓刚——丹青记忆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10/015f65a3-39fa-4709-a10d-18dcd17e54e0.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