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自行车见证中国发展史 传统制造业因共享单车迎来“第二春”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骑行风再次席卷中国各大城市,这一次脚下的自行车不是黑色的凤凰墨绿的飞鸽,而是橙色黄色蓝色绿色的共享自行车,这些五颜六色的自行车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大街小巷,骑行大军历经三十余年卷土重归。

自行车的“衰亡史”

安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行车的踪影慢慢从城市的街头消失了,轻轨、地铁等交通工具兴起使得公交系统更发达更便捷,更多中国人开起了小轿车,马路也越发拥挤了,但中国人更在意的是小轿车是新的阶层标志,代表着舒适安全的现代城市文明,于是我们把发达国家的弯路又重新走了一遍,每到上下班高峰、节假日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车龙排队慢行,在城市交通里边以汽车独大,尾气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应运而生,与小汽车迅速发展相对的是自行车的衰退,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新千年前后开始限制甚至取缔自行车的发展,1995年住建部出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自行车定义为公共交通和机动化交通的敌对存在,无自行车城市被视作是理想的城市发展愿景,也正是从此时开始自行车的保有量和使用量开始迅速的下降,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辉煌时代一去不复返。

解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机动车只有2300辆,1978年才发展到7.7万辆,又过了差不多2019972月北京的机动车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而仅仅六6年半后20038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住建部1995年出台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指出,自行车无节制的发展不是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大中城市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取代远距离出行的自行车,从这一时期开始城市自行车的保有量和使用率迅速下降。

王文澜:随着这这个城市啊二环、三环城镇化的进程是非常的迅猛,那你这上班呢,比如说你住在四环你到二环上班,骑行的这个距离就大。在交通出行中,每一种交通工具都有一个合理的使用距离,在三公里到六公里的范围内,自行车也许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但随着城市的范围越来越大,通勤距离越来越远,自行车不再是大多数人出行时的最佳选择,2002年城市自行车平均保有量有高峰时期的每百户188辆减持143辆,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广州自行车交通所占比例已降15%至左右。

陈剑:到了本世纪初,就是短短的十几年,中国人的每个家庭就是城市像主要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很多的家庭都有了汽车,这是一个巨大的一个进步,这个进步的背后就是经济的持续的高速的增长。

解说:普通人拥有私家车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但随之而来的是自行车骑行环境的改变,不少骑车感觉路越来越难走了,就市区混合交通信号灯的配置来说,几乎全部是针对机动车的,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通行权从属于机动车,绿灯一辆机动车自行车一拥而行,众多骑车人只能在汽车长龙的夹缝中求生存,除此之外,机动车的迅速普及还带来了许多城市病。

王勇:汽车他给我们现在的人带来了很多的这种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其实也带来很多灾难,这种影响,比如说城市空间的挤占,这种尾气的排放、交通的拥堵,那就是说呢,大家都在讲,实际上我们当时在想就是每个人其实都应该为这个城市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解说:王勇是一个有自行车情节的北京人,王勇在12岁时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他视作宝贝几乎天天擦拭,要把每根辐条擦的锃亮,在1993年时王勇就有了第一次有关自行车的创业,那时的中国还是名噪一时的自行车王国。

王勇:九十年代初啊,外国人到北京来骑自行车应该是一件非常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特别新奇的事,因为那个年代九十年代初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骑自行车,那在北京的大街上,尤其在十字路口红绿灯一变的时候,你能看到自行车像那种洪流似的去向你涌来,外国人看那种场面他们特别的激动,当时我就想如果能让他们体验这种感觉我觉得肯定是特别好的事情。

解说:1990年代资讯技术不发达,无法系统化管理,从1995年起王勇转而经营餐厅完成财富积累,2005年他判断时机已到,重拾自行车创业。

王勇:2000年前创业时候北京的交通状况已经开始出现拥堵了,那么有的时候堵车的时候我会让司机来开车,我自己骑着自行车就先走了,那这种感觉实际上特爽,那我就觉得如果说要是有一个组织或者有一个公司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话可能会让更多的人享受这种便利,你比如说很多人坐地铁,从地铁出来之后他短途办事的时候,实际上自行车效率是最高的。

王勇成首个尝试用共享自行车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人

解说: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王勇发现了中国人短途出行代步的刚性需求,他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尝试用共享自行车方案来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人。

王勇:我们有一个特别精致的租赁卡,我们当时的口号是什么呢,就是可以装在口袋里的自行车,就是一卡在手出行无忧,因为我们倡导的是什么呢,一点租车多点还车,那么到2008年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这个项目达到一个高峰,因为2008年奥运会嘛,短短的二十天的时间,我们当时统计了一下,二十天实际上我们提供了十多万人次的这种单车的租赁服务。

解说:2008年中国沉浸在筹备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奥运带来的全民健身、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的氛围再次为王勇的自行车梦想插上了翅膀。

王勇: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贝科蓝图公司的这个自行车是唯一进入了奥运村的,给他们这个就是教练员、运动员还有他们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奥运会结束之后,他们这个场馆运营中心专门给我们公司颁了一个锦旗,上面让我觉得有点写得太重了,奥运功臣,我就觉得又特别的兴奋特别的高兴,但是也觉得有点太重了。

解说:随着奥运热度的迅速衰减,之后的两年间王勇的自行车租赁点也从一百多个做减到二十多个,自行车在中国社会的热度也开始衰减,对于这样一个变化,感受最明显的便是自行车生产厂家。

孙昊:到2008年以后自行车的产销量呈现了一个逐年递减的一个状态,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产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就是自行车不是传统的代步品了,而是向运动休闲健身产品在发展。

视频片段:交辉收队,然后史老师跟我是领队。

解说:安妮,无骑不友俱乐部的召集人,最初从四个人开始,如今她的骑行俱乐部壮大到了一百六十人,他们的自行车大都价值不菲,这些人一有空闲就结伴骑上自己的爱车远足。

视频片段:我骑了有两年了吧。大概有三年了。我有五六年了,我在医院上班。我是设计师。中学教师。公益行业。厨师。为了绿色出行吧,绿色环保。一个是为了健康吧,一个是为了快乐吧。骑上车的感觉很开心。为什么很开心?放开了一些烦恼,然后一些工作的压力,感觉这个时间就属于我自己。

解说:每周二的晚上,安妮都会组织骑友们刷长安街,从东单出发,一路向西骑行。

安妮:我一起骑行的就是最小的是16岁,最大的有就是将近70岁,就是说在骑行当中受益很多,就是我们每个人几乎就是说的很少说听见说有病的,没有,就是说出去以后就像一家人。

视频片段: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出发啦。

解说:至此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历史使命告一段落,十二年后再回首,网友觉得贝科蓝图与今日的共享单车相比,有些生不逢时。

王勇:实际上我觉得跟我们当年的这种理念是非常非常的接近的,但是因为时代不一样,我觉得今天大家的这种环保的意识,这种低碳生活的意识是这个越来越强,那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它完全可以支撑这种共享的概念了。

安东:在西方自行车文化发展最早也最完备的荷兰,人们拥有三万五千公里自行车道,路上有专属于自行车的清晰的标示。而交通法规也往往以自行车路权为先。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居民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而全城40%的交通都由自行车承担,当然荷兰人在自行车上逍遥生活是民众与政府博弈共同努力三十年的结果,而中国在重振自行车王国的路上才走过了区区几年的时间。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种种迂回曲折又何尝不体现在自行车这件事上。随着整个社会环保理念的与日俱增,自行车代替私家车成为绿色出行的标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行车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好办法,越来越多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各个城市出现,早在2002年的时候,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出台就标志着一个重新审视自行车交通政策的多元化时代来临了,从此开始自行车不再被看作是公共交通的竞争者,而是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者被纳入到了城市交通体系当中。

共享单车兴起,自行车制造业迎来事业“第二春”

安东:2016年共享自行车的兴起,让自行车作为补充者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且还给传统自行车生产企业重新带来了生机。美国一家主流媒体就评价说共享自行车发轫于中国,摆脱了以往中国创新的山寨印象,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式创新,共享自行车让中国再次站在了这种曾经几乎被遗弃的交通方式的巅峰之上,自行车王国步入自行车的3.0时代。

孙昊:2016年的11月份开始作为我们传统的这些制造工厂就开始没有想到这么大的订单开始进来,从一个月102030万不断的递增,在徒增,在今年2017年的3月份以后我们就可能要承接到每个月100万台甚至更多的这样一个生产需求。

解说:天津是中国共享自行车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仅一家企业在2017年就接到某品牌共享自行车一千万辆的订单,共享自行车的爆发为传统自行车企业迎来了利益增长,原本自行车行业的淡旺季十分明显,但自从有了共享自行车之后,企业全年都得加大马力赶生产量,为了应对巨大的订单量,这间企业专门为共享自行车开辟了三十多条生产线。

孙昊:共享单车这个项目进来过以后实际上是加速了我们整个制造端,加速了我们整个产能上升的过程,一直有这么一句话,世界的这个产销量就是自行车这个行业当中,世界的产量都要看中国,中国的产量会要看天津,天津的产量一般是在看我们。

解说:曾经影响了至少两代人的传统自行车品牌飞鸽、凤凰等也加入到了共享自行车的生产行列,重新回到了中国人的身边,无樁共享自行车模式之所以生产生于中国且快速崛起,这些都得益于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也得益于近年蓬勃的创业大潮。共享自行车模式的核心是具备三大产业背景,其一是自行车产业背景,这需要强大的制造能力;其二是强大的互联网背景,自行车只是工具和入口,盈利必须靠互联网、大数据和整合营销;其三是强大资本运营背景,而中国在这三方面都具有优势,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无论从技术还是到应用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

张巳丁:我们一方面就在跟这些传统的自行车的车厂比如说凤凰、飞鸽、富士达,我们跟他们有更多的合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共享单车这件事,通过我们做的这件事去带动整个传统的行业,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解说:消失多年的老修车师傅也重操旧业,以前修理的是飞鸽、凤凰,如今修理的是共享自行车,有一位修了大半辈子车的老师傅感慨没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去大公司上班,而且还有好几个公司抢着聘请他。

视频片段:我七岁就会骑自行车,骑到现在,坏了都自己修。去年通过朋友介绍我到北京工业大学修自行车,还是修车老本行嘛。

解说:北京地区的共享自行车数量还在不断攀升,市场占有率排前两位的企业目前已在北京投放了超过三十万辆共享自行车,但高峰期时还是有用户反应抢不到一辆共享自行车,有业内人士估算,北京地区至少需要八十万辆共享自行车,之所以需求量会如此之大,是因为共享自行车直击了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孙昊:城市的公交体系公共交通体系能够更多的是满足于人点对点这样的一个出行需要,但不能够完全满足于实际的点对点。

解说:2017412日北京发布的“共用自行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指出,共享自行车已成为继小汽车、公交、地铁之外的第四大出行方式,在替代使用小汽车和黑摩的出行方面作用明显,多年来交通、城管、市政等部门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去打击黑车,但一直收效甚微,究其背后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最后一公里的刚性需求。

李智勇:居民住在地铁口住在公交站旁边的那毕竟是少数,要走过去这段距离少则二十分钟长则半个小时,谁都不愿意走,其实喊了那么多年最后一公里解决不了,大家都不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所有的共享单车这一下子马上就解决了,五分钟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

解说:共享自行车发展虽然并不成熟,但随着共享自行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乱停乱放、恶意破、坏路权分配等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部长通道上表示,积极和鼓励共享自行车的创新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管理。

刘学权:目前就是标准滞后于市场,那么就天津自行车协会和上海自行车协会那么联合全国二十四家企业来共同制定这个共享单车的标准。

解说:在上海市发布的共享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服务两个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共享自行车必须加装GPS定位系统,年满十二岁才可使用,三年报废等要求,与私有自行车相比,一辆共享自行车的使用频率明显会高出很多,因此共享自行车需要更高的生产标准和安全测试标准。

视频片段:那么我们现在咱们增加了水平疲劳,那么我们还增加了刚才讲了叫立管疲劳,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测试这种你可以看得着,就是作用力,作用在立管上,我们还增加了一项就是叫脚踏力疲劳测试。

解说:这三项检测内容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共享自行车的安全标准,在以往内销的自行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是没有被纳入到检测项目当中的,但是在制定共享自行车的生产标准是特别加入了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刘学权:共享单车他是一个绿色食品,那么我们一定要把它做成环保性的,所以我们又加上了这个有毒有害元素的测试。

共享自行车的发展为行业生态带来深远影响

解说:多个城市目前也在积极酝酿推出共享自行车管理办法,包括划定规范的停车地点、建立城市慢行系统,预计2017年年底会陆续出台。

李智勇:从2015年就是说这个互联网开始拥抱自行车,从最早的这个智能单车到后来共享单车的发展的确确对这个行业的业态产生了非常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一个方面就是说从整个的商业模式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14年在美国的硅谷提出了共享经济的概念,就是以租代售这种方式,服务即产品的这种方式已经开始渗透到很多的新兴的这种商业领域,当全世界满大街都有车了,用户现有的车辆损坏被淘汰过以后是否还会需要再去买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说这个另外一个理解在哪儿,当自行车的这种产销量是在共享单车快速增长过以后,这个未来的用户未来我们所谓的消费者已经有很多的租用单车而不再去买车的时候,那我们很多的一些小型的生产制作企业一些相对落后的这些产能,原来还能靠低质低价机架生产一些便宜单车的这些企业慢慢就会被淘汰掉。

解说:从1868年进去中国的第一辆自行车开始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经历了缓慢增长、迅速增长、迅速衰退、缓慢衰退的过程,相应的政府对自行车交通的态度也经历了由鼓励到限制到重新审视再到如今重新鼓励的转变,这种转变既基于特定的历史、经济、社会等背景因素,也与对何为理想城市的思考密切相关。

张巳丁:这个有一本书叫《大城市的生与死》,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它其实是讲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人没有跟这个城市有互动,就是你只是坐在汽车里去看,实际上你跟这个城市的风景、跟这个城市的人物还是跟这个城市的空气你没有任何的互动,那这个城市会一点点失去它的光辉,就是再有文化有底蕴的城市你都感觉不到,实际上做共享单车进入城市这件事我们也是希望能够推动整个自行车在城市一点点的复兴,让整个自行车回归到城市过程中去,让这种慢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一种常规,让这种更注重生活品质,更注重人生百态,更注重人情味儿的这样一种生活,重新回归到大家的视野里。

 《皇牌大放送》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首播时间:周六 21:40-22:45   

重播时间:周日 16:30-17:45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顿雨婷 PV087]

责任编辑:顿雨婷 PV08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自行车上的中国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06/fd6e643a-1b9f-46ca-9ae6-21beec242c03.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