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蒋介石叛变后 叶剑英曾一度犹豫:若跟他走或能做大官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他是孙中山的护卫,也是蒋介石的爱将,他曾经搭救过毛泽东的性命,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他能征善战也能言善辩,他足智多谋更是精通诗律。在90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在无数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他就是叶剑英。

核心提示:他是孙中山的护卫,也是蒋介石的爱将,他曾经搭救过毛泽东的性命,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他能征善战也能言善辩,他足智多谋更是精通诗律。在90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在无数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他就是叶剑英。

凤凰卫视3月25日《我们一起走过》,以下为文字实录:

田桐(主持人):欢迎收看我们一起走过,我是田桐。他是孙中山的护卫,也是蒋介石的爱将,他曾经搭救过毛泽东的性命,更把邓小平推上了大时代的舞台,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四个时代的巨人对他的态度上,居然保持了惊人的一致,赞许不已,信任有加。他能征善战也能言善辩,他足智多谋更是精通诗律。在90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在无数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他就是叶剑英。

为了理想而不断选择的一生

解说:这是北京西山军事科学院2号院,叶剑英的故居,这是叶剑英生前最爱也是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住所,女儿凌子每次回北京仍会住在这里,这里的很多设施依然按照父亲生前的样子布置着。

记者:这个楼叫什么楼啊,是几号楼。

凌子(叶剑英之女):这个楼它不按号,整个这个院子就是叫2号院,在建这个军事科学院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叶帅当时在这儿建的一个办公楼,我们就是想能够把50年代的这种老的这种建筑.就叶帅他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将近半个世纪嘛,所以就把这些保存下来,尽量保存它的原貌,你像这些树这些都是他在的时候,那时候种的这些柿子树,那么叶帅就是喜欢这个翠柏,也喜欢这个红枫,所以他的诗里头都用了翠柏和红枫的这种词。

记者:他自己有没有表示过他为什么愿意住在这么个院子里。

凌子:北京的冬天树叶都落了所以绿色是很难见到的了,那么他就看中了这一片柏树。

记者:喜欢这些树。

凌子:翠柏围深院,所以冬天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绿色的时候这儿还有一片绿,喜欢这个。

解说:军科院的后山,据说曾经是曹雪芹居住的地方,也许是奇妙的巧合,在上一个世纪30多年的时光里这座院子的创立者也喜欢读书写诗,只不过他的真正身份是共和国的元帅。

胡德平(胡耀邦之子):叶剑英同志是我们中兴伟业的奠基人,但在平时的时候,有的时候好像和叶帅来对话的时候,他总亲切地称呼他为参座,为什么呢,因为叶剑英同志在红军时候,在八路军时代,在解放战争时期他都在中国人民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队伍里都在参谋长的位置上,他都做过这种重要的职位。

王守江(原叶办主任):中央的意图,首先由他来领会了以后来实施策划,所以他有些思想他就必须要考察与中央的主席和总理他们的意见,要给他考虑到。

王文礼(原叶办秘书):他能做很多别人做不到的,所以主席就要把他抽出来。

解说:叶剑英当时担任的军科院的院长兼政委,同时也负责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1979年后他当选全国人大委员长,起草了大量适应新时代的法律条规,这间屋子的家具伴随着他工作思考,直到最后一刻。

李俊山(原叶办机要秘书):这个卧室那就是首长一直就在这儿住,这个东西基本上摆着没动,就是当时这还有一张床头有一张他妈妈的照片,平时没什么,这个他工作每天工作很累,文件基本上我们每天就是几百份文件,他要批办的也就是几十件,从早晨起来他睡觉比较晚,一般就是一点多左右睡觉,基本上到了8点钟,7点多8点钟起床,起来床吃点早餐就开始批文件,一直批到中午。

解说:作为共和国军队的缔造者之一,这位著名的参座一生都在致力于军队的正规化与现代化。创立军科院以后,他在这里研究军事著作,探讨军队发展的规律,直到今天,军事科学院的许多研究仍然沿袭他当年制定的方向。距离梅州市区几十公里的雁洋镇虎形村是叶剑英真正的出生地,叶剑英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元帅的雕塑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平静安详的面对着自己出生的村落。据说民国年间曾有风水先生来到这里,看到村后的群山,便断定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如今这个小村庄里还生活着数百户人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叶剑英的本家,老人名字叫叶宜光,与原名叶宜伟的叶剑英是堂兄弟,他们的父辈共五个兄弟,按照客家传统,家族先人的灵位都供奉在这座叶家祠堂里。

叶宜光(叶剑英堂弟):叶帅的牌位我们是修祠堂的时候,刚修刚好修祠堂的时候把他放进去,为了能够应验,十七世祖考宜伟。

记者:哦,他原名叫叶宜伟。

叶宜光:宜伟剑英叶公之神位,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那个时候没有国家主席,委员长就是代表了国家了。这个房子是叶老帅的出生地,建好到现在两三百年了,这个老帅呢,从小到大一直住在这里,他1980年回来的时候,中午跟上午两次到这个门口跟大家挥手致意,向乡亲们问好,村子里面来了很多人。

解说: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是清朝的武秀才,母亲是位慈祥的家庭主妇,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梅州兴盛的教育,让叶剑英五岁就上私塾启蒙,20岁就考入云南讲武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已经在孙中山的领导的粤军第二师担任参谋长,开始了这个勤奋客家少年光彩夺目的一生。位于梅县状元桥旁边的东山书院是叶剑英的母校,这也是他自己和当年的师生们一起创立的学校,现在这里已经开辟给游人参观,但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见证着当年的故事。

杨昭尊(东山中学校长):客家人家里再穷都要想尽办法要自己孩子念点书,哪怕是小学毕业,要自己会看记账啦什么,懂点文化知识,所以这种传统我觉得对叶帅是印象是很深的,对他影响是很深的。当初他考到梅州中学去,那时候叫省立,把县立中学改为省立中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为省立了要加学费,学费这么贵呀,那不干,我们自己办一间学校,不用花钱的,那是说明他家庭背景也是比较贫困的,这我想叶帅一个受客家崇文重教的是几千年的影响根深蒂固,这是一个原因。

解说:叶剑英纪念馆里显眼的位置,放置着一幅油画,画上的叶剑英神情刚毅与战友搀扶在一起走在长征的草地上,然而他的人生轨迹原本并非如此,在1927年正式加入共产党之前他的身份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代理师长,这次人生转折尽管有他身边的朋友给予支持,但仍然是他人生里最难做出的决定之一。1924年叶剑英已经参加了两次讨伐陈炯明的战役,他于这一年参与筹建黄埔军校,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得到蒋介石信任后他参加北伐屡建战功,但就在1927年蒋介石开始清理共产党时,他与蒋介石决裂,放弃高官厚禄,加入共产党。

刘诗昆(著名钢琴艺术家):所以他参加革命他是以一个国民党相当高级的官员,而且有钱有势的官员去参加一个穷共产党的,而且冒着风险参加共产党,他如果他当时不参加共产党,他在国民党还会步步高升,那升官发财,那对他来讲,那简直是已经是一个现实的事情。所以他讲过,我记得他跟我们讲过,他说我参加共产党我参加革命我是真是心甘情愿,是真参加真革命,我并不是被逼被迫的,我不是揭竿起义逼上梁山的,我也不是当时穷的没饭吃,想投到红军里面找碗饭吃,都不是。

解说:叶剑英选择了为自己的理想而战,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蒋介石叛变后,我关上门来想了几天,什么事情都想到了,如果只为了个人跟蒋介石走,至少可以做大官,但蒋屠杀工人屠杀群众变成十足的反革命,要革命还是反革命,想了又想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所以我下决心通电反蒋,从那以后叶剑英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而他在国民党时期的出色表现,也成就了他丰富的战争经验,使他能够完成他人所不能的任务。

党内“一只羊” 

杨昭明(杨尚昆之子):毛主席在八届几中全会上,曾经有一段话说批评彭德怀的,就说说我们党内有几只羊。比如说尚昆,比如说剑英,比如说富春同志都是几只羊,他们比较像绵羊,你没有棱角,对什么人都很好,说起话来不尖锐,所以叫他们党内三只羊,就说他们人缘儿好,的确他们不是为自己.

刘诗昆:查看叶帅的整个的历史。包括他担任领导职务的这个历史,可以说找不到一件他整过哪个人的这样一个事例,这在我党历史上真是很罕见的,尤其在极左的,大量的极左的事情。而相反的,你要是找他、查他、看他救人的历史,那是大量的,就是他在权位的这个问题上,他从来本着一个原则,一个做人的原则,一个为官的原则,宁让一分不争一份,宁退一步不抢一步,这个是太多的人都公认的,他经常教育我们说你们要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读书,夹着尾巴做人,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我想他自己也遵循着这样一种为人的理念。有时候我跟人讲我说叶帅这个人在他身上聚集了党性和人性二者的统一结合。

田桐:威严、庄重是叶帅给大家的印象,但在家中他是一位慈祥而耐心的父亲,他的小儿子有个外号叫做大皮包,就是因为当年他无论去哪里出差,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不离左右,比他的公事包还要随身。叶剑英的家庭人丁兴旺,走到哪里总是被孩子们簇拥着,很多人都羡慕他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而他作为一家之长对待家人和朋友的爱心其实传承自他的母亲,一位平凡的客家老妈妈。

解说:离祠堂不远就是叶家老宅福智堂,这些按照中国传统建造的老宅灵位和照片只供奉父亲而没有母亲,我们在叶剑英自己的房间里找到了他母亲的照片,据说这是元帅母亲唯一的照片,但它一直伴随着叶剑英走完一生。

凌子(叶剑英之女):他非常非常爱他的母亲,所以他在40年代1946年的时候得到一张我祖母的照片的时候,他就在下头写上了为人民的中国而欢欣,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他只要谈到我的祖母的时候,他都是一种就是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对母亲的这样一种孝心,等于是教育我们,就说他尊敬他的母亲,他想念他的母亲,那么我们也应该效仿他来孝顺我们的长辈和孝顺其他的老人和帮助其他的穷人这样。

解说:在女儿眼中爸爸在家里话并不多,平时也很难见到他的情绪溢于言表,但在最困难的自然灾害时期面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他却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凌子:在困难的时候,就是在学校里边营养是比较差的,所以我们都浮肿了,六十年代都浮肿的,然后礼拜六回到家里的时候,那个时候父亲他家里因为他的供应好一些,所以说呢,就回到家里就等于是打牙祭似的,就能够跟父亲吃饭的时候吃到点儿好的东西。你想在那时候也很馋的大学生,那时候在那种条件下也很馋,在家里的时候我就看怎么他的菜变的都是素菜,那么素啊,后来我就很奇怪,我说我们在学校里吃的东西比较差,这是情有可原,我们还年轻啊,但我父亲都这么大岁数了,我说父亲你怎么都不吃一点点营养的那时候营养就是肉的东西,他的眼睛就红了,他就说他说毛伯伯都不吃肉了,说全国人民这么苦,他说他不吃肉了,他说我们怎么吃的下去呢,在他说这的时候,他的眼睛里就都红了。

解说:周总理逝世后凌子目睹了父亲最大的痛苦,那是一种真正感受到孤独的悲哀。

凌子:他经常就是沉默着,只要看见总理的像或者说到周总理的时候,他的声音就发哽,就是他觉得没有做好,没有能最后能够挽救周总理,所以他觉得是一个很大的很大的遗憾吧。

周秉德(周恩来侄女):他说叶帅在后来不能看到总理的照片,一看到总理的照片就要落泪,他们的这种常年的在一起战斗当中的友谊,感情是非常深的,非常深的。

田桐:关于叶剑英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决择,人们听说的故事已经很多很多,对于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事件中总能够保持冷静,并且做出判断有人归功于足智多谋,有人解释为高瞻远瞩,而人们普遍赞同的一种说法,是在很多紧要关头做出的决断,当并不是当时反复思考得来的结果,往往是多年养成的性格特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人在大事临头做的判断其实是平时点滴就已经注定的了。

当机立断 叶剑英抢得先机粉碎四人帮

解说:与叶剑英同处动荡时代的人,许多都经历过那些千钧一发的时刻,但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在每个时代的转折点总能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选择。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成为孙中山的护卫,把他从陈炯明的炮火中解救出来,参与筹建黄埔军校后,他在国民党如日中天时公开通电与蒋介石决裂,在南昌起义前夕粉碎了国民党诱捕的圈套,保护了党的首脑,在长征路上最危险的关头,他结束了党内分裂,拥护了毛泽东的北上战略,终于使共产党在延安壮大起来。然而1949年以来最大的灾难文化大革命到来以后叶剑英开始意识到这也许是中国最危险的一次关键时刻了,尽管他始终拥护中央的决定,但造反的火苗还是很快就烧到军队来了。

王文礼:说大字报两个院,包括军事科学院,北边的是军事学院,那时候还叫军事学院院长说来贴大字报,他说是铺天盖地,他说把窗户都贴没了,他说白天都在开灯,要不看不见。

解说:京西宾馆是著名的“二月逆流”会议现场,叶剑英在这里向“四人帮”拍案而起,从文革开始叶剑英想到的就是解放军是国家的柱石,作为军队缔造者之一,他不能眼看着国家最后一道秩序被四人帮煽动起来,被疯狂的造反人群所破坏。

王守江:他的主要的思想他也跟我们讲,他说这个军队无论如何不能乱外边儿国家内部怎么乱,我军队不能乱,那么我们国家就保证能安全,不然的话敌人趁这个危机来登陆,我们军队一乱那就比较麻烦了,所以他的主张就是外边国家,你这个学生怎么乱,怎么搞,我军队不能乱,军队要稳定。

解说:1976年的中国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周恩来去世后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四五运动,随着朱德去世、唐山大地震、毛泽东去世,“四人帮”也加快了夺权的脚步,但他们没有想到叶帅的秘密行动比他们更快。

李俊山:以前实实在在说,不知道,就是一点儿透露的消息都没有。

王守江:只有我们三个知道,任何人都不知道,如果有一个人走漏消息,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人头都要落地。

刘诗昆:对“四人帮”,不是四人帮跟他的一个个人的恩怨问题,当他从一个民族的利益,从整个国家党和整个人民的利益,他必须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甚至把自己的生死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解说:这是位于北京市什刹海的小翔凤,是粉碎“四人帮”前夕叶剑英的城里居所。

刘诗昆:这座房子,这个院这个大门就是过去叶帅在城里的故居,是1971年林彪灭亡以后叶帅接替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时候。从北长街81号的城内的原旧居搬到这里来了,在这里曾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在1976年毛主席去世,粉碎四人帮的前夕的一个最紧张的那段时刻,这里也成为叶帅和一些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频繁地秘密地来接触的一个地方。

记者:等于这个在当时1977年之前是相当于叶帅的城里一个作战指挥部。

刘诗昆:对,在城里,当然城外还一个,像王震的时候就更是经常来这里穿梭不停的传递情况,联络叶帅跟其他的一些老革命家之间的一些他们对于粉碎“四人帮”的一些个人意见、看法。

解说:就这样叶帅通过与老朋友的会面逐渐确立了抓捕四人帮的核心领导,现在只是时机问题了。1976年的10月,情况突然紧急,“四人帮”的政变意图逐渐明显,他们向上海民兵发了枪弹,10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署名梁效的文章,明确发出夺权的信号,叶剑英主张以快打慢应该马上行动,于是当晚找到汪东兴商量。当天晚上叶剑英和华国锋一起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宣布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在场所有人欢呼雀跃,有的老人犯了心脏病,这是叶剑英最为危险,也是完成的最精彩的一次抉择,事后他自己评价这件事情,用了一句毛泽东诗词“无限风光在险峰”。粉碎“四人帮”后,政治危机解除了,人们在文革造成的废墟上开始重建,摆在叶剑英等人面前的是人民的生活问题。相比起肆意的破坏,组织一场建设显然要更加复杂棘手,十年浩劫让整个中国奄奄一息,如何收拾这个残局,八十多岁的叶剑英想到了邓小平。

凌子:因为他没进政治局,什么名义也没有,那时候还在批邓反右呢,反右倾风,还在批邓,反右倾翻案风,那这个事情怎么处理呢,后来我父亲就说要准备他出来工作,他要先了解情况送文件,送文件也是有份的,就是什么人可以有文件,什么人不可以有文件,那个时候你没经过正常的程序,而且也还没有最后明确他是不是就出来工作,担任什么工作一切一切都没有明确的时候,你中办不可能送文件,所以那个时候就把文件交给王守江。

王守江:叶帅反过来也没批,给我交代口头交代你给军委办公厅打个电话。讲,今后凡是上报审批军委的各大军区的一切文件写“报小平同志”。

刘诗昆:因为当时叶帅知道必须要把小平同志推出来,那如果小平还在外边,第一个党心人心大家不服,第二个叶帅也觉得需要小平同志出来,在党内党需要有这么一个重要的领导人。

解说:经过多次努力,邓小平终于在1977年复出,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复出也将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在人们对这位熟悉的领导人发出欢呼时,叶剑英已经在与更多的老干部接触,他希望能把文革中受害的人最大程度的解放出来。政治环境解冻后,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一次彻底扭转中国命运的会议,会上叶剑英与邓小平的讲话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刘诗昆:中国的在这段历史进程当中有两个大的历史关头历史转折点,一个就是粉碎“四人帮”,一个就是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者我觉得是一个组织解决,后者是一个思想解决,粉碎“四人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我自己认为就如同一部小说的上下两集,如同一首音乐作品的前后两个乐章。

解说:中国开始苏醒,人们开始对未来有了过去不敢拥有的憧憬,叶剑英这时已经是八旬老人,而他的脉搏仍在与正面临新生的国家一起跳动。当选人大委员长后他填补了国家法律的大量空白,并开始频繁会见港澳人士,特区的概念创立后他分别到深圳和珠海视察,鼓励当地官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叶剑英把夕阳的余热奉献给了中国改革后的无数建设工作。

田桐:在云南讲武堂叶剑英曾与出身武士世家的日本教官以真刀劈赛,最后对手按武士道规则,交出配刀认输。广州起义他提着驳壳枪,哪里枪声最激烈,他就赶到哪里指挥,文革初期他曾在京西宾馆里面怒斥江青,因为拍桌子过猛竟然造成掌骨折断,他一生多次遭遇暗杀袭击却毫无畏惧。1986年这位传奇的共和国元帅离我们远去了,他的骨灰就安放在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与当年肩并肩战斗并牺牲在长提的战友们永远厮守。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田桐

首播时间:周六 10:35—11:30

重播时间:周日 01:10 05:20 15:30 21:4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3/24/2fb3a75f-797a-4fcf-b1dd-c14015bf83d0.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