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雕刻一方佳砚,捻尽一池墨香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周小林与他的制砚师们一起坚守着传统技艺、守着初心,怀着热情、经年累月,艰辛执着地锤炼着自己的技艺,传统文化的厚重、精湛技艺的传承被他们凝聚到了笔墨纸砚之中。书写时代的辉煌已然远去,但只要技艺在传承,笔墨纸砚承载的文化内涵便会不朽。

核心提示:周小林与他的制砚师们一起坚守着传统技艺、守着初心,怀着热情、经年累月,艰辛执着地锤炼着自己的技艺,传统文化的厚重、精湛技艺的传承被他们凝聚到了笔墨纸砚之中。书写时代的辉煌已然远去,但只要技艺在传承,笔墨纸砚承载的文化内涵便会不朽。

凤凰卫视2月25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们仍在以一份拙气固守祖辈传承的手工技艺。

男:三年做一件、四年做一件,有的五年做一件。

解说:守住传统、大巧若拙,《守拙——中国文房四宝》系列第四集《砚遇》,《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北宋文豪苏东坡因得到一方好砚“抱眠三日”。始建于宋代的屯溪老街有“流动的清明上河”之美誉,今天这里的笔墨纸砚生意兴隆。一天,一家歙砚店接待了一位文化学者,店主人给她展示了自己的几方藏品。这位客人看着竟泪流满面,主人不解,客人哽咽着说,很多地方制砚是在做商品,而这里的人做砚是在做文化。类似的情境在这家店时有发生,此歙砚店乃“三百砚斋”,老板是屯溪最有“砚福”的老周。他守着不卖的几方自制砚,据说是南唐李后主和大文豪苏东坡都无福消受的。借着《守拙》系列节目的制作机会,在徽州文化学者徐卫新老师的印鉴下,我们拜访了周小林先生。周小林从事歙砚生意20多年,上手的石头不下十万块,在普通人看来,没有什么差别的两块砚石在周小林的眼中,它们的品质却有着天壤之别。

专家教你来鉴宝

周小林:王老师你看,这两款都是歙砚,扣一扣、敲一敲,您听这个声音。

王鲁湘:真的就是声如磬,磬石的声音,声如钟磬。

周小林:然后咱们这款也是歙砚。

王鲁湘:看上去也挺好啊。

周小林:也挺好。

王鲁湘:哦,瓦釜之鸣。

周小林:瓦釜之鸣。

解说:叮叮当当的金石之声扣开了砚文化的大门,人生若只如初见,有十几亿年造化的石头经古人的精挑万选,成为调和墨和笔最熨帖的媒介。

周小林:它不是磨在石头上,是磨在软软的橡皮上,吸纳在一起。

王鲁湘:吸纳在一起。

周小林:这个石头很快就下墨。

王鲁湘:这个石头好像有点抓墨的感觉。

周小林:抓墨。

王鲁湘:抓墨的感觉。

周小林:这个你试试。

王鲁湘:飘了,跑、滑,就好像溜冰一样。

周小林:溜冰一样。你看它。

王鲁湘:这就是留墨,它抓这个墨。

周小林:抓墨,它有亲和力。

王鲁湘:有亲和力,对,你看这个墨就发出来了。

周小林:瞧瞧。

王鲁湘:这还是水呀,用纸一测就出来了。

周小林:你看。

王鲁湘:对,好,用纸试一下墨色看一看。嗯,这是撇淡,撇撇淡淡的淡墨。

周小林:淡墨。

王鲁湘:对。

周小林:它下磨慢,它石头的结构不行,但也能用了。

王鲁湘:这就可以写字。

周小林:可以写字,可以画画了。

王鲁湘:对。

25载的匠心续写传统砚文化

解说:相对于笔墨纸,砚在文房中最可有可无、可替代,但是它却被列为“四宝”之首,一则因其坚固、传万世而不朽;二则它融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体。自古有武士爱剑,文人好砚之说,大文豪苏东坡爱砚成癖、枕砚而卧,曾说“我生无田,食破砚”。但是,不无悲观地说,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砚文化已近绝迹。以砚为生的二十多年的心路历程,周小林越来越笃定地要把为砚文化续命当成余生的使命。

周小林:我这一生也很该,47岁做砚,47岁开始,现在71岁。经我的手不下十万块石头和砚,我只是考虑完成我这一生,我喜欢做的事情,拼命的往死里做、绝里做。

解说:“三百砚斋”成立于1992年,至今25载。店内满墙的字画、照片,可见几代国家领导人以及不计其数的书画大家、文人墨客都曾跟“三百砚斋”结下了砚缘。

王鲁湘:您的这个斋号叫“三百砚斋”,字面上理解好像您就是三百方砚,就像齐白石叫“三百石印富翁”。有没有受到齐白石这个画室斋号的影响?

周小林:我是碰到了高人,应该说是贵人吧,47岁做砚,在做之前我拿不准,我去找了老先生,吴作人老先生。

王鲁湘:中央美院老院长。

周小林:中央美院老院长,中国美协的老主席,我说吴老先生,我现在我不想干我原来的专业,我想做歙砚。我想这个东西好玩,同时也能做生意,开个店挣点钱,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

王鲁湘:对。

周小林:你说老爷子怎么说?他说,你47岁还跳槽,人生能做几件事儿呀?

王鲁湘:对。

周小林:你不能再跳了孩子,仅此一次。

解说:吴作人,现代美术界的泰斗人物,他给周小林支了一个高招,不能仅仅把砚做成好卖的工艺商品,而是要做成文人喜欢的清赏雅玩。吴老定的这个标准其实直指砚文化核心——致雅。吴老还送周小林“三百砚斋”这个充满深意的店名。

周小林:在中国,三、六、九的数字最吉利。

王鲁湘:对。

周小林:我要给你写九百砚斋,你太大了,过了,六也不好,三最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共产党还讲三个代表。

王鲁湘:对,三也是天地人,三才。

徐卫新:三生万物,讲到了齐白石,他老人家有一个印章,就是你刚才讲的“三百石印富翁”,我希望你成为“三百砚富翁”。

解说:周小林在屯溪乡间有一个工坊,一切外界的喧嚣都被关在了门外,就是从这里,一块块貌似普通的青黑色石头在砚工们的手中获得了新生。而这些能工巧匠都是与周小林有“只做最好”之同心的同道人。他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了一块砚石花一年、两年,甚至几年时间,直到他们自己,还有周小林满意。

胡国山(三百砚斋砚工):这种石材因为现在很稀缺了,所以对于这种石材,我们必须要花更多的心思去把它(雕好)。

王鲁湘:就是把它工做更多一点,是吧?在上面下工更多一点。

胡国山:说白了就是只有这样子,花心思下去的话,我们感觉,就是我们内心里头对得起这块石头。

“五不”原则,坚守初心

解说:近些年,周小林给他的团队定了一个“三百砚斋”的斋规,所有的“三百砚斋”弟子要坚守一个“五不”原则。

周小林:这些孩子真是不容易,就坚守五不,不开分店,“三百砚斋”世界上只一家,不做网售,不参加评奖,尤其是不参加国家级评奖,不参加学会,不参加展览,就坚持这五不。我说你们谁去参加社会上的评奖了地就离开“三百砚斋”吧,你们自己去走你的光明大道。老周“三百砚斋”仍然走他的独木桥,我淡泊名利了,我的心可以安静下来了,我可以渐渐地不浮躁了,那么我的时间、我的精力、我的财力我都可以集中一点,用在一块砚上,做第一,不做第二。

王鲁湘:那我们就上楼看宝贝去。

周小林:看看。

王鲁湘:对,看宝贝。

解说:“三百砚斋”有一个不轻易对外开放的地方,归砚楼,那里藏有周小林最得意的歙中绝品,而入了归砚楼的所有东西,都再不外出。因有为现实所迫,卖掉心爱之砚的痛心经历,周小林愈发悟出,总想哪块砚价钱高、哪块刻工好、哪块可以传世,这都不是真正的砚文化。他千辛万苦找回自己失去的爱砚后,周小林决意有朝一日成立一个博物馆,勾起更多人对砚的情感记忆。

周小林:就进这个楼的砚。

王鲁湘:不再出去了。

周小林:与钱没有关系了。

王鲁湘:对。

周小林:一分钱也不卖,在多钱也不卖,就留着,把这个文化留下来,这可能就是我一辈子的心血。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12:00-12:30 

重播:周日06:15-06:45 09:45-10:15

  周一00:15-00:45 04:30-05: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责任编辑:张惟乔 PV08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守拙——中国文房四宝(四)砚遇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2/25/9cf223d1-8dda-42f4-94c7-654ce335a9cd.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