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怎样拥有一套房?有人拿菜刀威胁


来源:凤凰卫视

自动播放

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之初,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三种手段被总结为是“等靠要”,即“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配,要单位给房”,可以说是十分被动。凤凰卫视1月2

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之初,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三种手段被总结为是“等靠要”,即“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配,要单位给房”,可以说是十分被动。

凤凰卫视1月26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分配制度。“买房”、“住房商品化”和“房地产”这些词汇,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的。那时候,城镇居民的住房主要由所在单位解决,各级政府和单位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和投资计划展开住房建设。而住房建设的资金,则是九成来自政府拨款,一成由单位自筹。那么房屋建好之后,单位以较低的租金分配给职工居住,这样一来,分配住房成为了职工从供职单位可以获得的一种福利。那时候,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三种手段被总结为是“等靠要”即“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配,要单位给房”,可以说是十分被动。那么虽然当时福利性分房的依据,主要是工龄、职能等硬性的指标,但是人们期盼分房能够尽快轮到自己的愿望,却总是很强烈的。有经历过单位分房的人,这样回忆说“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送礼物的、递条子的,甚至拿菜刀威胁的,房管科的门槛都被踩破了”。

从1958年到1977年的20年间,国家一直实行这种住房分配制度,在这段时间里,政府有限发展生产,在住房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逐渐消减。这样一来,居民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城市的单位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闲置不用的建筑物改造成了职工宿舍,这种“新型”宿舍的布局是房间分布在通道的两侧,房与房之间打上了隔断。那么有种说法是由于站在通道的这一头就可以一眼望到那一头,好像一根烟囱。所以这种宿舍就被称为是“筒子楼”。

单位分房的时候暂时没有能够排上号的职工,大多会被安排在筒子楼里暂时居住,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张的局面。筒子楼出现后,“筒龄”也成为了另一种分配住房的新的评判的标准。人们在筒子楼里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集体生活有几分相似。一来厨房是公用的,一到饭点儿,每家掌勺的人,都会挤在公用厨房里,在各自的灶台前面忙活,二来,厕所也是公用的。在筒子楼里,一侧楼可能住着十几甚至二十几户人家。但是厕所的位置只有那么几个。每到早上繁忙的时候,稍晚起床的人,就只能在外边痛苦地等待了。再有筒子楼里的每个楼层通常使只有一块手表和一块电表。水电费是由一层楼的人均摊的。

尽管集体生活会带来诸多不便,但是住在筒子楼里,邻里那种相互熟悉,热络亲近的人际关系,还是让现代的人感到很羡慕。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30-20:35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30-13:35

         周二至周六 06:55-07:00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孙雨萱 PV033]

责任编辑:孙雨萱 PV033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旧时代的“蜗居”:筒子楼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1/26/6d6d6d2d-e107-4612-8fd0-ee7d341d7ea6.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